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商埠_祝春亭/辛磊【完结】(143)

  老天开眼,辰时还大雨倾盆,到巳时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山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先到的文人墨客站在镇海楼外的树阴下,身着白绸便服的杨应琚也在其中。无论杨应琚如何低调,他的巡抚身份仍令人肃然起敬,一群儒学遗老围着杨应琚,谈诗论词。

  府学教授梁惠文恭敬道:“杨大人,今日盛会,由您圈题圈点。”

  杨应琚谦恭道:“还是翁老吧。翁老乃大清开国以来,广东学界首位状元郎业师,高山仰止,我等岂能居前?”

  花县儒学教谕屈达才道:“可惜翁老功德圆满,便急流勇退,告老隐居乡野做了田翁。”

  粤秀书院一位儒师道:“不是田翁,是酒翁。翁老无酒,便过不成日子。”

  杨应琚掏出怀表看:“翁老怎么没来?翁老若不来,粤秀诗会了无生气。”

  梁惠文道:“他恐怕来不了啦,债台高筑,哪有钱雇轿子?”

  粤秀书院教授何雅安道:“卑职上回去看他,他把长衫都当了。捉襟见肘,何颜见人?”

  这时,一身崭新绸服、满面春风的翁皓从曲径现身,笑骂道:“何人说老朽债台高筑?何人说老朽没钱雇轿?何人说老朽赤膊露脐,无颜见人?”翁皓向杨应琚作揖:“佩之贤弟,你堂堂中丞,该让污言秽语者脱去裤子,打三百大板。”

  众人欢声大笑,站远处闲谈的诗友围过来凑热闹。

  杨应琚打量翁皓,愉悦道:“翁老今天气色不错,谈笑风生。”

  翁皓得意地捋须说道:“老朽上旬,不!老朽三个月前就偿清了债务。有道是:无债一身轻,乘轿如驭风,愁颜弃我去,幸逢一善翁。”

  “你也遇善翁啦?不知翁老与何人结下善缘?”杨应琚问道。

  “此人不留名,老朽不知也。”翁皓在路上还在骂翁七愚不可及,收下银票,连善翁的尊姓台甫、家住何处都不打听。

  杨应琚在心里思忖,联想起捐助花县儒学的那个隐名善翁,沉吟道:“莫不是潘善翁吧?”

  翁皓吃惊道:“佩之你已知?老夫知其姓潘,未知其台甫也。”

  杨应琚惊喜不已:“真是潘善翁?”

  翁皓想起翁七关照的话,善翁不肯留名,主子还是顺从他的意思帮他隐姓埋名为佳。翁皓急急地改口道:“不,不,老朽梦呓胡言,一概不知,不知善翁尊姓大名,知乎哉,未知也。”

  杨应琚笑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依驽钝之见,翁老早已知,而潘振承不让知,故而翁老心知而口不知也。”

  原来善翁叫潘振承?!翁皓惊诧不已:“潘振承?老朽惊闻之,今已知也!杨老弟为老朽弥解求知之渴、不知之惑,老朽心知口知方知知之之乐也。”

  众人大笑。杨应琚指着镇海楼:“翁老请。”翁皓当仁不让,在杨应琚等诗友的簇拥下,进了镇海楼。

  微服私访

  杨应琚一身布衣装束,淡青色绸褂,宽大的灯笼黑筒裤,脚穿千层底布鞋,手里拿一把折扇摇晃,在中国街来回晃悠着。潘记散货档铺门紧闭,浅黄色的幌子悬在檐口寂寞地飘动。没人认出他是抚台大人,严济舟远远看到他站茶铺屋檐下发愣,进退两难,好像来了不该来的地方。

  “杨抚台!”严济舟快步上前,恭敬地喊道。

  “严济官。”杨应琚客气地点点头,“本抚今天比较悠闲,出来随便走走。”

  严济舟一肚子的疑窦。他曾多次请恭请杨抚台视察十三行,杨应琚以公务繁忙婉拒,今天却有如此雅兴?严济舟试探道:“杨大人垂幸十三行,末商和十三行全体同仁三生有幸。”

  杨应琚愣了一下,“你话中有话,什么三生有幸,是不是认为本抚上儒学多了,来你们十三行少了?”

  严济舟在心想:“来十三行少了?你可是一次都没来,请都请不来。”严济舟微笑着顺着杨应琚的话茬说:“末商岂敢妄议杨大人,自古学尊商贱,学子是国家的栋梁,社稷之福祉。多关心他们,天经地义。”

  杨应琚轻轻地摇晃折扇,“你还算有自知之明。商事虽是末业,却是助学之资源。若不是增派十三行捐输,本抚扩大廪生名额的计划,那可就得落空啰。”

  “杨大人来,又要派捐?”

  “看你紧张的,今日本抚杂事少,来十三行看看。”

  “杨大人,是先进会所用茶,还是到夷馆区走走?”

  “看看夷馆吧,我连夷馆是啥样都不知道。唔,本抚一不进夷馆,二不见夷商。”

  “末商明白,堂堂的天朝巡抚大人,岂可迂尊降贵进夷馆、见夷商。”

  在货栈清货的潘振承听到杨应琚微服私访十三行的讯息,急忙跑到中国街,见严济舟父子陪着杨抚台朝夷馆走去。

  “这座青砖斑驳的夷馆叫红毛馆,在雍正年间,红毛国还是西夷中的老大,如今的老大是英吉利,多的年头,洋船有一半都是英夷的。”严济舟指着另一幢高大华丽的西洋建筑:“这就是英夷商馆,长年被英吉利东印度公班租赁。除公班外,各国还有散商,今年夷商来得多,有少数西夷散商在外面租屋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