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商埠_祝春亭/辛磊【完结】(421)

  出任行首

  收到裁撤公行的关牍,潘振承吩咐行役把公行的匾额取下来,门楣上显出几个陈旧的“十三行会所”的大字。八月天,北方进入秋凉,广州的太阳仍像一团炽热的火球,明旺旺的刺得人睁不开眼。会所公堂里,两个精壮的行役光着膀子拉风板,带起一股股令人窒息的热风。

  公堂的屏壁仍挂着那幅“皇朝山海万国朝贡图”,仍是那副“四海连天万国恭顺觐朝贡,九州动地皇恩浩荡赐贸易”的对联。屏壁前的暖阁仍然摆放着高靠背宽坐板的红木雕花椅,这是行首的宝座,先后有霍鑫耀、陈焘洋、严济舟、潘振承坐过。眼下,红木椅寂寞地空在那儿,众行商不时看看高靠背行首宝座,不时看看潘振承和严济舟。

  公堂两侧面对面摆着两排椅子,潘振承和严济舟面对面坐着,他们都是前行首,都是四品官商。其他行商按资历深浅也都面对面坐,众行商面面相觑,公堂鸦雀无声。

  蔡逢源坐潘振承身旁,他眯着眼品味鼻烟,内心在紧张地思考:“一定得挫败严济舟登上行首之位的企图。”蔡逢源故意打了一声响鼻,睁开眼睛,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惊诧道:“怎都不出声?裁撤公行没了总商,掌门人还是需要的。老朽建议,行首不计官品资历,谁能化解眼下的危机,谁就做行首。”

  数个行商把目光投向潘振承,还有数个行商去看严济舟。潘振承和严济舟都不动声色,似乎在比拼定力。

  章添裘站起来说道:“济官胸有成竹,必有高见。”

  严济舟身着紫色绸衫,摇着折扇谦虚道:“胸有成竹不敢当,高见亦谈不上。老夫有个设想。李侍尧大人做钦差大臣去了云南,李大人过去对公行褒奖有加,他同意裁撤公行,恐怕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公行对官府的好处明摆着。我们可向署督增海、巡抚德保陈情,要求复立公行。”

  蔡逢源一心想推潘振承上去,急道:“这个设想好是好,只是关牍已经加急报送朝廷,说不定皇上已经朱批钦准。奏请复立公行,出尔反尔,增大人和德大人都不会逆龙鳞。”

  陈寿年大声嚷嚷:“我们还是听启官的!”倪宏文等跟着大叫,盼望启官拿出救行高招。

  潘振承仍沉默着,坐旁边的蔡逢源急得用手肘碰潘振承的胳膊弯。潘振承轻抿一口茶水,润了润被热风吹干的嘴唇,慢条斯理道:“本商不是故作谦虚,实在是拿不出救行高招。至于想法,倒是有些。其一、关牍只是裁撤公行,但十三行还在,我们既然是洋行官商,我们就有理由固执钦命的专权。”

  陈寿年翘起大拇指:“高招,此乃高招也。”

  潘振承仍然慢腾腾说话:“然而,本港行、福潮行的牙商也有官府帖子。他们要做洋货贸易,不是毫无理由。我主张立即派震彪镖局送急件到户部,要求户部重颁部文,明确规定只有行商可以做外洋贸易,而牙商只能做南洋贸易与沿海贸易。每年朝贡,我们洋行公所对户部大员均有表示,相信户部会倾向我们。这是我的第二个想法。”

  陈寿年鼓掌道:“妙,妙不可言。”

  潘振承灰黑色的梭子眼炯炯放亮,掏出手帕擦了擦汗水,从从容容道:“本商的第三个想法,眼下正当贸易旺季,为确保西洋客户不流失,我们不妨采取蛮拼硬打的手法,本港行、福潮行,还有散商,素来没有外洋行财力雄厚,我们今年宁可不赚盈银,也要逼得他们走投无路,自动放弃。”

  “哇,十三行有救了!”陈寿年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兴奋地蹦起来,叫道:“同意承哥做行首的举手!”

  章添裘拍着几案斥责道:“这里没有承哥!”

  蔡逢源道:“这样吧,同意启官做行首的请举手。”

  十八名行商,有十一名举手,超过半数。识时务者为俊杰,严济舟也把手高高举起。章添裘、黎南生见状,也赶忙举起手。潘振承获全票通过,蔡逢源叫道:“请潘启官归位原席。”

  潘振承又坐回高靠背红木雕花椅上,他平静地看着同仁,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列位前辈承让,让驽钝尸位行首。既然坐了这把交椅,就得对得住这个位置。本商只说十六个字,前八个字是说我的心情,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后八个字是对在座的所有行商,也包括对行首的勉励: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散会后,严济舟回到行馆,叫行役拿出石湾陶瓷茶具,动手沏功夫茶。

  严知寅听章添裘介绍行会的情况,心急火燎跑进行馆办房,见父亲正在悠闲自在地饮功夫茶。“老爸,章添官说蔡逢源、陈寿年一唱一和,把潘振承推上行首宝座。”

  严济舟把一盅茶递给儿子:“知寅,你坐下。这个时候做行首,天大本事的人也会焦头烂额。本港行福潮行生意萧条,盯着洋行生意,个个像饿狼。尤其是那个海商出身的罗牯,虎视眈眈,早就铆足劲要跟十三行叫板。”

  严济舟用指头到茶盘上蘸水,在茶几上书写“行首”二字,“知寅,这是行首,两个字对换,就是首行。”严济舟接着写下“首行”,“一个是行首,一个是首行,二者取一,你要哪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