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番话说得乾隆满心欢喜:“心意到就够了,是朕令口岸官员不要多收,行商也是奉朕的旨意办事。”
和珅一贯善于借助龙威办事,在撰拟的上谕中,不着痕迹把他督办贡物的事写进上谕。乾隆审过上谕后,夸奖和珅会办事,“有你替朕督办,朕一百个放心。”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并不清楚夷商朝贡的真相,京师的文武大臣也都沉浸在幻觉之中,他们都以为大清是万国景仰的天朝,西夷向化臣服哪有不踊跃朝贡?
西夷朝贡究竟是怎么回事?和珅倍感疑惑,把图明阿叫来,要他说实话,“西夷朝贡是否真像你在奏折中所说?”
图明阿卸去粤海关监督后,回内务府做油水不甚丰厚的会计司郎中,朝思梦想外放榷关或盐署。他不敢捅破那张纸,又不能糊弄权势逼人的和中堂。图明阿斟词酌句道:“夷商恨不得把满船的贡物全部孝敬给天朝皇帝,然而,这些贡物在国内花了番银请工匠制作,雇船运来广州又得花银子,所以还得留下少许,在广州换回茶丝瓷运到西洋去卖,卖得银子又好运来方物来我中土朝贡。”
精明的和珅听懂了图明阿的弦外音,俊秀的脸庞布满怨气:“叫行商多操办些贡品来京师,他们不至于不堪重负吧?”
图明阿暗自琢磨和珅的话意,猜测和珅是想不花一文钱办大事:“广东行商的富庶不亚于两淮盐商,他们和两淮盐商一样的德性,开口闭口哭穷。”图明阿向和珅介绍保商制,“保商制的关节点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退一万步讲,即便有个别行商财力不济,也可以拿出制夷的杀手锏,尔等夷商不是口口声声输诚贡物吗?就满意你们一回,让你们多贡一点吧。”
和珅茅塞顿开。不日,收到潘振承的禀帖,潘振承虽未直接哭穷,却吝啬钱财敷衍塞责,哪能等到三年后,现在就得办!
和珅又把图明阿叫来,问洋货在广州好不好销。图明阿这回说了一句大实话:“滞销,各洋行的货栈堆满了洋货,街市的店铺放眼可见琳琅满目的洋货。有钱人毕竟少,许多巧夺天工的洋货,人们只敢过过眼瘾,却不敢问津。”
和珅心中有底了,他没再问话,叫图明阿回去好生管好账簿。不久,对和中堂孝敬不够的淮安关监督明仁召回内务府做会计司郎中,图明阿兴冲冲冲走马上任。
却说万里之外的潘振承收到上谕,胆战心惊,再也不敢怠慢。按常规,十三行收到粤海关转来的内务府礼单,有两至三个月的时间采办,因为必须等洋船大体到齐,才能够收到或买到适合的方物。但是这次是上谕,即使按部就班操办,也得先做出姿态表示在执行上谕。李湖带广州知府格木善去五邑巡视富省规划的推行情况;关正伊龄阿讲明了不会插手。以前,粤海关委托十三行采办贡品,潘振承憋着满腹牢骚拖拖沓沓办,潘振承知道伊龄阿在看他的笑话,你过去抱怨粤海关心狠,现在让你尝尝和中堂的味道。本来这事应该向总督巴延三禀报,潘振承担心他横插一杠,挂上他督办的名义,这样一来,十三行可得遭殃了,巴总督派人跟进采办洋贡,专挑最精致、最昂贵的洋货买。这会远远超出预算!
每旬一次的行商例会。天气燠热无比,没有一丝风,人闷得透不过气。行役拉着风板叭嗒叭嗒响,扇起的风滚烫滚烫,人仿佛憋在蒸笼里。潘振承汗流浃背,抹了抹额头的汗水,从桌面拿起礼单:“这是军机大臣和珅给十三行下的礼单,规定方物必须是西洋原产。这次操办贡品,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皇上亲自过问,还专门下了谕旨。我等官授行商,多年来沐浴皇恩,眼下正是报答皇恩的时候。老夫粗略估算了一下,没有百万银两应付不下来。会所的家底列位都很清楚,原有的四万两行用,抚台去五邑巡视,借走了三万两,声明以后五邑的丝业形成规模,从他们的丝款中扣。这不知是驴年马月的事情,这三万两只当是打了水漂。还有一万两,扣除垫付给地方大员采办献圣的贡品,只剩下两千六百七十五两。”
汗水濡湿潘振承的眼睛,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睛,愁眉苦脸道:“剩下的这点银子,就是全部拿出,杯水车薪都不及。老夫惟有向列位请教高见。”
众行商面面相觑,没人吭声。
“现在,十三行到了生死存亡的绝境。今年的传办方物由和中堂一手督办,皇上又亲自垂询,办不好,会是什么后果,不用老夫挑明。”
严知寅开口道:“同和中堂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蔡世文责备道:“严济官,你这是何话?”
严知寅头昂昂地挑衅道:“那就请潘大人拿出高见。”
潘振承咽了咽火气道:“严知寅,倘若乃父在世,见你这副模样,要气得吐血。现在大难当前,行商间的恩怨算得了什么?解决十三行的危难,才是当务之急。”
严知寅双臂抱胸,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我又不是十三行行首。”
潘振承把茶盖重重地放桌上一拍,大声道:“可你是十三行行商!”
严知寅低下头,不敢看潘振承怒火燃烧的梭子眼。潘振承猛喝了几口茶,压一压胸中的火气,改为稍稍和软的口气道:“去吧,跪你泰禾行开山老祖灵位前,问一问,你该不该这样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