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湖凝思片刻道:“准是和珅在瞎捣鼓,打着皇上的旗号去拍皇上的马屁。”
一切似乎都在李湖的猜测之中,和珅借助龙威催贡,沿途驿站连夜间都有人在运河边关照,贡船一到,便派驿丁骑马往下一站传递讯息。
沧州驿站,驿丞竟搭了个芦苇棚在运河旁恭候贡船,棚外站了二十多个驿丁,还有备好马鞍的驿马。“广东贡船到!广东贡船到!”驿丁大叫道。
张驿丞出了芦苇棚,叫道:“广东护贡使李湖听旨。”
李湖急忙下船,张驿丞传皇上口谕:“着广东护贡使李湖日夜兼程护贡北上,至通州与迎贡钦差汇合,改旱路护贡进京。钦此。”
“臣领旨叩谢天恩。”李湖起身问道:“张驿丞,缘何改在通州起岸?”
“听说通州至京师正在疏浚河道。”
李湖顺着跳板跑回贡船,大声吼道:“解缆启程!”
张驿丞叫道:“广东贡船八月二十八日申时一刻通过沧州,日夜兼程驶往通州。八百里马上飞递京师。”
驿丁早就坐在驿马上,重复一遍驿丞的口信,扬鞭绝尘而去。
贡船驶离沧州,李湖黧黑的脸膛布满焦虑,广东任何一次洋贡押送,都不像今次这样,一路下圣旨催逼。奏报贡船行程,在扬州是五百里飞递,过黄河为六百里,到直隶竟是八百里加急。一道道敕令,就像一张张索命符。李湖将性命置之度外,他最为担心的,是祸及广东口岸的官员和官商,甚至祸及口岸本身!李湖开始怀疑他最初的判断,这不是和珅借助龙威催贡,而是皇上亲自过问。否则,和珅不会这般张扬。皇上缘何如此重视贡品,实难揣测。
是皇上被和珅左右了?听在朝廷任大臣的同年说,皇上做的不少事情,都是和珅精心策划捣鼓出来的,最后得到皇上的赞同与赏识,像“议罪银制”就是如此,和珅一下子把内务府银库填得满满的,皇上给和珅晋官加爵,连户部都交给和珅打理。
是皇上老而昏聩?历史上好些个功勋卓著的君主,年迈时却做出匪夷所思的荒唐事。李湖打了个寒噤,不可这样揣测皇上,皇上乃亘古未有的一代明君。
赵石侍立在李湖身旁,看着抚台焦虑惶恐的表情。抚台做事向来泼辣胆大,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子。李湖的情绪迅速传染给赵石,赵石惊恐道:“李大人,标下觉得会出大事。空无一物的贡品箱,见到万岁该如何交差?”
李湖叹道:“我现在最为担心的,还不是面圣,而是无法面圣。贡船到通州,钦差迎贡,然后一道乘马车直奔京师。”
“钦差若发现贡品箱没有重量,事情在通州就会败露。”
“若就地正法,无法面圣,我连最后一线机会都没啦。”
“我们无论如何,要把机密遮掩到京师,遮掩到金銮殿。”
“老赵,我想在贡品箱加重量。钦差只是迎贡,不是验贡,有了重量,就有可能把盖子捂到紫禁城。”
两人商量好接应地点和接应方式。赵石换上便装,上了岸后雇了一辆骡车,朝北急驶。他到集市上买了两把铁锹、三副箩筐,把三根竹杠扎在一块,挑着箩筐铁锹朝北走。
夜幕降临,赵石走到一片黑蒙蒙的荒滩,附近没有村庄,偶尔有车马行人通过。赵石决定在这里取土,他把竹杠插在运河边的湿地里,脱下白色的布褂,绑在竹杠上。然后瞪大眼睛看北上的行船。
黑暗中,楼船渐近。李湖见赵石和白褂标志,吩咐船工靠岸,熄灭所有的灯。李湖带八个绿勇上了岸。两个绿勇站两头把守,禁止任何行人通过。另六个绿勇随赵石去荒滩取土,李湖带船工在船上接应。
星光微明,一辆马车在运河边的官道上急驰。潘振承坐在车夫身边,亮着焦灼的梭子眼,看运河里的船只。小山子跪在潘振承身后,伸长脖子朝水面探望。按照潘振承最先的安排,他在清远至英德的北江就能追上贡船。彩珠突然去世,潘振承悲痛不已,当得知夫人是替他担心而死,更是痛不欲生。馨叶劝慰承哥节哀,要他多想想一大家人,想想十三行,想想广东口岸,想想冒死护送空贡品箱进京的李抚台。
潘振承重新启程去追赶李湖。乾隆三十八年,潘振承以粤海关协办的身份护贡进京,跟运河沿岸的驿站多有交往。潘振承一路问驿丞驿丁,不但了解到贡船的行程,还打听到皇上催贡。在沧州驿站,张驿丞说皇上派迎贡钦差在通州接贡,潘振承心中骇然,立即乘坐驿站的马车连夜追赶。
小山子眼尖,看到泊在河边的楼船。官道上一个绿勇挡在路当中,斥令马车停下。小山子叫绿勇的名字,绿勇一看,是潘启官主仆二人,兴奋地大喊:“李抚台,赵千总,潘启官来啦!”
潘振承掏出一把铜钱给驿夫,叫驿夫往回转。
潘振承急匆匆朝贡船走去,李湖踏着跳板从楼船下来,惊愕道:“启官,你来做什么?”
“接急信上京城办一批北货,恰好巧遇。”
“你哄三岁毛孩去吧,你是不放心我。”
两个绿勇抬着一箩筐泥土翻过河堤,潘振承笑道:“看来我确实过虑了,李大人现在做的,和我在一路上想的巧到一块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