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吴汉等人始料未及,也难以控制的。
所以,吴汉、岑彭老是拿不下西城,并不是偶然的。
很显然,如果拿不下西城,找不到隗嚣的下落,这战争就不能算完。
一天,岑彭想了个点子,在西城外拦蓄河水,用水灌城。
这种缺德的点子当然并非岑彭原创,几个月前,隗嚣率军水灌略阳,也用了这一招。
岑彭对守城并不陌生,当年他以县长身份跑到别的县城指挥防守,抗击起义联军,在人相食的情况下仍然拒不投降,就已经创造了战争防守的奇迹。今天,隗嚣躲在西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比他当时差。
平心而论,岑彭在刘秀的将军中不仅作战勇敢,智慧过人,是个难得的良将,而且治军严谨,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史称他“信义素著,以德怀人”。
但是这一天用水攻城,作为他的黔驴之技,也是他的一个污点。
现在他水淹老隗,固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城中的百姓无辜。
岑彭在城外指挥拦河蓄水,导向西城,眼看水位就离城头不远了!
汉军将士对西城久攻不下也很着急,都专心致志在弄水,希望这一把能够成功。
忽然,附近一路大军杀过来,跑在前面的将士大喊:
“杀!”
“杀!百万大军来了!”
……
原来,隗嚣的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等率领巴蜀援军五千多人马打了过来。他们知道汉军难打,就边打边喊着,既为自己壮胆,也是忽悠对方。
汉军士气正处于低潮,都在看水,并没有做其他准备,又被敌人的虚张声势忽悠了,大惊失色,乱成一团。
王元等人殊死拼杀,撕破汉军的包围圈,冲进城里,救出隗嚣,随即逃往冀城(今甘肃天水西北)。
恰在这个时候,吴汉、岑彭的军粮吃光了,继续对抗、追击都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撤退。为了便于行军,他们烧掉军需辎重,带兵回撤。
那边,正在围攻上邽的耿弇、盖延也是粮食吃光,劳而无功,见吴大司马撤了,也跟着撤了。
但是,隗嚣不干了!
他不甘心放过这最后的机会,立即派兵,尾随追击汉军。
这样,战场上出现了多日来的逆转:汉军在前面疲惫不堪地跑,隗嚣的将军带兵在后面撵着打。
情急之下,岑彭亲自带人断后,拼命搏敌,才避免了太大的损失,保护了大部队东撤。
之后,吴大司马等人只好无奈地回到长安大本营,岑彭还回到自己的驻地津乡(今湖北江陵),唯独祭遵仍然抱病坚持抗击敌人,率部屯驻在汧城。
隗嚣翻盘心切,在汉军撤离之际,又恢复了对安定、北地、天水、陇西等地区的占据。
刘秀御驾亲征的成果,出现了严重的回潮和反复。
好在已到严冬,大家都不想用兵了。
隗嚣的穷途末路
公元33年1月,刘、隗双方阵营里都有重要干部去世,全军哀痛。
刘秀这边,颍阳侯、征虏将军祭遵病逝军营。
祭遵过去在峥嵘岁月有杰出表现,刘秀正面打击隗嚣以来,他多次挫败老隗的大军,立下大功。
刘秀在公元32年御驾西征前,他本来是要和来歙一起打前锋的,都出发了,因病不得不在半途返回自己的驻地。在老隗撤离略阳之后,刘秀东归,路过汧城,特意到他那儿犒赏将士。
刘秀对祭遵的信任和宠爱是无法掩饰的。
这一次,他又亲自设宴,与祭遵和诸将士把酒言欢,欣赏黄门武乐,深夜才罢休。
这会儿,祭遵正是有病在身,刘秀特意赐给他又厚又软的坐床、床褥,以及自己御用的被子,还要求他把自己的居住和办公房屋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去,以利养病,关怀备至。
但祭遵坚持在汧城跟自己的将士在一起。
在这个道德沦丧、战事频仍的年代,他以自己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文采、卓著的战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和坦荡赤诚的为人处世,彰显了中国人文传统的耀眼光芒!
他自幼家境宽裕,但一生生活俭朴,无论是自己的私产还是上级奖赏,手头但有立即分发给身边的将士和工作人员,去世时家无余财。
他担任军职,常常奉令如山,身先士卒,纵横疆场,又始终保持好学不倦的良习,饱读诗书,是一位可与冯异比肩,能够上马挥戈、下马论道的儒将。
他秉公办事,严守法度,早年在军中管纪律,就是刘秀身边工作人员违法也照斩不饶,后来他率部独当一面,为政爱惜民众,治军秋毫无犯,守城拒敌竭尽全力,上级(吴汉)退了,他仍坚守岗位,虽死不离,所有敬业守纪的干部都可以引为知音。
他克己奉公,全力报国,一心扑在工作,不曾虑及其他,包括子嗣之计,死去叮嘱家人务必牛车薄葬,不得张扬,问及私事,再不说话。
祭遵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和后世,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一病逝,刘秀安排给予国葬。
灵车途经之路,道上车骑行人,无不垂泪!
他的灵柩运抵洛阳,刘秀要求百官护丧。
哀乐起处,简车素服。干部群众见了,满城恸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