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秀在河北跟刘氏宗室赝品王郎斗法时,王郎想谈判。
刘秀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就对王郎的使者杜威说:“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
这就是说,即使西汉成帝从坟墓里重新活起来,天下也不可能是他的了,何况王郎是宗室赝品。
刘氏宗室,刘汉皇室血统是工具,用来打天下才是正经的。这是刘秀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说出来的是实话。
但是,刘秀很少这样说,而总是非常虔诚地标榜:自己就是刘汉宗室正统!
刘秀称帝时,新莽之后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已经不少了。
绿林军立的更始帝,赤眉军立的刘盆子,都是被当做刘氏宗室硬扶上去的。而在睢阳,梁王刘永的称帝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而刘秀不顾重名、盗版之嫌,毅然决然地使用“汉朝”名号,看中的就是刘汉宗室这块招牌的巨大的政治效益。
登基之后,刘秀大力塑造自己作为刘汉宗室,大汉皇帝继承人的形象。
他对自己这种形象的塑造和设计,除了见诸日常的工作、政令、措施,还集中表现在他的祭祖活动中。
比如,公元25年8月,登基才两个月,他就为刘邦等列祖列宗建立祠堂,虔诚地祭祀。
公元26年1月,他在洛阳城南正式建立皇家高庙,以及一系列的社稷祭祀设施。
同年12月,他专门下诏,为刘氏宗室落实政策,说:“室列侯被王莽所废,祖灵无所依归,现实生活困难,朕非常同情。现在宣布,恢复宗室列侯的封国,如果列侯本身逝世,当地立即把其子孙的名单及有关情况报告中央有关部门,给予封拜。”
公元27年2月,他在宗室高庙举行祭祀仪式,正式接受传国玉玺。
刘秀在祭祖仪式上接受传国玉玺,显然形式大于内容,是在向世人表态:朕一定要把刘汉国脉很好地继承下去。
公元29年7月,刘秀御驾亲征董宪,在极为繁忙的工作之中,他亲临沛县,祭祀高庙。
公元30年4月,他巡幸长安,拜谒高庙,祭扫西汉从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衍共11位皇帝的陵墓。
公元34年,在隗嚣已灭、隗纯在逃、征伐公孙述在即的重要时候,他专门下诏安排整修长安高庙。同年8月,他利用亲征隗纯之机,来到长安,再次拜谒高庙,祭扫西汉十一帝的陵墓。
这样,刘秀通过一系列的祭祖等举措,不断彰显自己的刘氏宗室血统,把自己塑造一个西汉国脉的虔诚继承人,为自己雄主天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藏弓,杀狗——祖先刘邦的前车之鉴
一篇小说里有这样的话:如果你参与了别人的阴谋,乐观的角度说,你是他的心腹,但从悲观的角度看,你也是他的心腹之患。
古语说:功高,高不过救主;罪大,大不过谋反。还有个成语也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往今来,诸如此类的话很多。
在成功之后,如何对待跟着自己打拼的哥们儿,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不少人做得不厚道。
当一哥的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如何对待功臣,往往集中反映出他的人文素质和治国理念。
这其实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能够打天下的人不一定能够治理天下。也就是说,在打天下、治理天下这两种不同的工作面前,对干部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问题在于,人家跟着你把天下打下来了,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血汗,现在天下太平了,你让人家干什么去?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同的一哥有不同的方法,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相信刘秀一定认真地研究和思考过。
外姓人不说了,刘秀的先祖刘邦的做法就很简单:藏弓,杀狗。
当年刘邦登基称一哥之后,对功臣们的封赏工作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刘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由一个村民组长起于乡间草野,完全靠自己拎着脑袋打拼,成为汉王,成为一哥。在那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他对人的各种欲望,对人的生死荣辱有着极其深刻而且独到的认识。
所以,他登基后,沿袭了历史上“打天下者坐天下”的原则来对待和处置功臣们。
是啊,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活儿,我今天能坐上一哥的位子,是一大群弟兄们捧场的结果,是弟兄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弟兄们冒着生命危险一刀一枪地打下来的,在经过无数困难,死去无数弟兄之后,我才有今天的位置和荣耀。所以,天下打下来了,就应该论功行赏,共同分肥。
强盗抢东西还知道论功分赃,何况咱弟兄们都是场面上的人!来吧弟兄们,分红!
刘邦早年连家里买面买盐的钱都能拿来请哥们儿喝酒,他现在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正位之后,他对功臣大肆封赏,不仅给他们封王封侯,赏给他们金银财宝,还让他们担任上至朝廷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下至地方郡县官吏的各种公职。总之,他不仅让功臣们有面子,还让他们有里子,有实权。
起初,刘邦封英布等七个功劳特别大的功臣,及赵佗等三个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为王,由于这哥儿几个都不姓刘,史称“异姓王”。
他封的列侯较多,有的称达143人,有的称达153人。在王侯之下,他设19个爵位级别,按照功劳大小分别授予那些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将士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