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地势之险恶,两军投入的精锐兵力之多与战斗气势之旺,都预示着这一天将是决定蜀魏两国命运的殊死决战。
蜀军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将展开兵力,严阵以待,张郃、戴陵领着三万魏兵,骤如风雨般冲向前来。
两军交锋,一进一退,反复拉锯,杀声震天,此时正值盛夏六月,直杀得人马汗如水泼,山野的绿茵被双方将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蜀军且战且走,时急时缓,不久便后退二十余里,随即又撤至五十里外。
魏军从一早起便持续猛烈进攻,炎阳当空,不觉到了正午时分,人马未曾停歇,不禁尽皆气喘吁吁。
就在此时,一座山头之上忽然舞起了红旗,那分明是孔明发出的进攻信号。
瞬时间,“冲啊!冲啊……”早已等在山谷里的关兴,率领五千骑兵,如疾风一般,怒吼着向侧翼冲杀过去。
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支人马本在且战且退,此时也迅速回转身来,对张郃、戴陵的魏军展开了猛烈反击。
放眼望去,血流漂杵,尸横遍地,连两军的战马都在疯狂地相互撕咬,山野笼罩在凄惨的血雾之中。
蜀军损失甚众,魏军精锐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张翼、王平两支蜀军迂回至其背后进攻,张郃、戴陵的三万魏军顿时面临被全歼的危险。
就在此时,司马懿率领魏军后阵赶到了。
王平与张翼二员蜀将,本已抱定捐躯的决心,此时毫不畏惧,立即各率所部,与魏军司马懿、张郃死战。
鼓号呐喊声震耳欲聋,气吞山河,天地也为之黯然变色,血流染红了战马四蹄,死尸垒起了座座小丘。
“现在该是看锦囊妙计的时候了。”
蜀将姜维、廖化眼见战况惨烈,取出孔明授予的锦囊打开一看,只见内有一纸令状,上面写着:“着令你二人所部舍弃此处阵地,即刻奔袭司马懿背后之渭水魏军大营。”
姜维与廖化不敢怠慢,立即领兵翻山越岭,径向渭水方面急进。
司马懿闻知姜维、廖化两支人马异动,不禁惊慌失措,“啊!蜀军如此进击,长安怎保得住!”
他哪里顾得上眼前的惨败,急忙命令魏军全线撤退,返回渭水去拯救大营。
惨烈的一场血战终告结束。
入夜以后,山野草地上躺满了蜀魏两军的尸体,惨淡的月光似乎也带上了血色。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魏蜀二军同时在庆贺自己的胜利。对阵的双方皆伤亡惨重,显见其战力亦在伯仲之间。史书中虽未详细记载,但此役魏军阵亡将领实远在蜀军之上。
战事方停不久,一纸噩耗送到了蜀营中孔明的手里:先前负伤返回成都的张飞之子张苞,因伤口感染并发破伤风,不治而亡。
“怎么?张苞也死了?”
孔明得悉,放声大哭,一时口吐鲜血,昏厥倒地。调养十余天后,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但多年积聚的辛劳发散出来,使其再也无法恢复往昔的元气。
他告诫诸将道:“不必哀痛,更不可将我患病之事泄露出去。倘若被司马懿探知我的病情,魏军势必又会来大举进攻。”
孔明遂传下退兵号令,蜀军当夜暗暗拔寨,一齐撤回汉中去了。蜀军退兵五日之后,司马懿方才得知,他痛悔自己未能把握时机,仰天长叹道:“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凡人之智,实不能及!”
他于是将诸将留在寨中,分兵把守各处隘口,自己班师洛阳,去向魏帝复命。
孔明此时也返回阔别已久的成都,谒见后主刘禅之后,暂且回丞相府去养病。
六十五 长雨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七月,曹真病愈上朝,对魏帝奏道:“国家多事之秋,臣却卧病多时,烦圣心挂念,深感不安。如今身体业已康复,愿再承当军务,以报皇恩。”
同时呈上奏表,力陈发兵伐蜀:“如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闻蜀相孔明重病在身,汉中已无精锐把守。剿除蜀逆,以绝大魏后患,此其时也。”
魏帝看了奏表,问侍中刘晔道:“当否立即伐蜀?”
刘晔接口答道:“若不立即伐蜀,日后必会后悔莫及。”
刘晔退朝回府之后,文臣武将纷纷前来探询:“风闻天子与你计议,欲于今秋兴动大军,讨伐蜀国宿敌,此事当真与否?”
刘晔一听,笑着答道:“诸公看来不知蜀中山川何等艰险,须知以往对蜀一败再败,正是盲目轻敌所致。天子对此洞若观火,岂能不知贸然发兵,必会徒然损兵折将?”
刘晔一口否认主张发兵讨蜀之事,倒像是在告诫众人,千万不可胡思乱想。
听到刘晔说的与其在宫内所言自相矛盾,廷臣杨暨心生疑窦,遂径自入宫去直接问魏帝道:“陛下是否决定中止伐蜀?”
“你一介书生,为何也来与朕谈用兵之事?”
“是侍中刘晔对众臣说,陛下不会令将士去做伐蜀的蠢事。”
“刘晔果真对汝等如此说?”
“臣确实不曾听错。那刘晔乃是先帝谋士,臣等如何不信其之所言?”
“他何出此言?”
魏帝好生不解,立刻将刘晔召进宫来,诘问道:“你先在朕面前力主伐蜀,出宫以后又对众人宣传不可出兵。如此出尔反尔,究竟是何用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