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_王晓磊【第一部完结】(64)

  “啊?!”媚娘双膝一软,直挺挺跪倒在地——临川公主乃是韦贵妃所生,自小聪慧能书善文,模仿王羲之惟妙惟肖,因此李世民赐她一个与王右军女儿一样的闺名,唤作“孟姜”。高阳公主更了不得,因为相貌秀丽性情开朗,是所有公主中最得宠的。

  虽说妾室在民家算是庶母,可这里是皇家,区区五品才人怎及得上公主高贵?何况还是两位极受宠的公主。媚娘回想方才对她们大喊大叫,口口声声骂他们“老子娘”,不禁汗流浃背——完啦!练什么书法争什么宠?这俩丫头回去告一状,连皇帝带贵妃全得罪啦!

  高阳自小受宠未免有些恃宠而骄,见媚娘前倨后恭,一脸坏笑;临川公主为人却甚是谦和,连忙双手相搀:“才人何必如此?不知者不怪。何况我俩淘气在先,闲着没事到掖庭来玩,方才高阳妹妹戏耍你,故意不肯亮明身份,得罪之处还请海涵。”女儿随母果真半点儿不差,临川为人随和与世无争,像极了她母亲韦贵妃。

  “不敢不敢。”媚娘满面含羞。

  陈玄运一心想着皇上召见的事,催促她姐妹快走。高阳公主却颇不耐烦:“晚去片刻有什么打紧?”

  陈玄运耐着性子劝:“老奴寻公主半晌,再迟缓只怕皇上着急。”

  高阳公主当真刁蛮,竟一把揪住陈玄运耳朵:“你这老家伙,催什么催?反正你已寻了我们半晌,多等片刻有何不可?”

  陈玄运一把年纪,疼得龇牙咧嘴:“万岁召唤,岂能迟缓?”

  高阳见他还不通融,又从案头拿起支蘸了墨的笔,在他脸上东涂一笔、西抹一道:“我乃皇帝女,我说的话你敢不听?”临川和媚娘见此情形都忍俊不禁。

  陈玄运被她揪着耳朵,躲也躲不开,三笔两笔成了大花脸,连忙告饶:“听!听!老奴再等片刻便是,公主手下留情!”刁蛮都是宠出来的,正因为李世民宠爱,高阳才恣意而为无所忌惮。

  “罢了。”高阳这才撒手,又去写那幅七扭八歪的字,“你老老实实等着,我给父皇写佛经,一会儿若得赏赐本公主亏待不了你。”

  “多谢公主。”陈玄运施了个礼,忙不迭跑出去洗脸。

  临川也打算写字献给父皇,忙去临那篇《兰亭序》,媚娘不敢怠慢忙过去研墨。全篇写就,吹干墨迹轻轻卷好,临川又拿起那绫笺字帖道:“才人也是喜书好墨之人,若不嫌弃,这帖《兰亭序》就赠给你吧。”

  “怎敢夺公主之爱……”媚娘嘴上推辞,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死死盯着那字帖——这不仅是一张字帖,而且是打开帝王之心的钥匙。

  临川公主早看穿她心思,不由分说塞到她手上:“既然喜欢就收下吧。《兰亭序》堪称王氏书作之冠,不但你喜欢,父皇也爱不释手。”

  “这……”媚娘握着字帖的书都哆嗦了。

  “哈哈哈!”高阳也将佛经写就,见她如此激动,不禁发笑,“你想什么呢?那不过是精致的摹本,真迹藏在父皇身边,岂会落到我们手中?此摹本是起居郎褚遂良所书。”

  “原来如此,多谢二位公主。”媚娘颇感遗憾,不过能得到摹本也很难得。仅凭写字便能被皇帝重用,这个褚遂良绝非泛泛之辈。

  “你可知那真本《兰亭序》的来历?”高阳一脸傲然道,“昔日《兰亭序》存于东晋内府,后来南朝战乱辗转又回到王氏后人之手,传至七世孙智永,因出家为僧没有子嗣,临终便赠与弟子辩才和尚。那辩才僧在越州永欣寺当主持,父皇喜好书法久慕大名,曾几度派人以拜佛祈福为名去永欣寺劝辩才献出字帖。哪知那老和尚嗜书如命,顾左右而言他,还将《兰亭序》藏匿。父皇想尽办法不能如愿,最后多亏房玄龄定计,寻了个姓萧的文士假意与辩才结交,获其信任,趁辩才外出时遍寻佛寺内外,最后在方丈房梁之上盗得真迹,才……”高阳把此事看作传奇,谈得津津有味,临川却不住拉扯妹妹衣襟——以帝王之尊谋夺他人宝物,使用偷盗的下作伎俩,终究算不得美谈。

  媚娘感激不尽:“臣妾与公主初识便得此厚赐,承恩匪浅。”

  “方才听你那番由衷之言,我姐妹也很感动。这宫里到处是佯装笑脸之辈,似才人这等性情中人实在难得。”越是循规蹈矩之人内心深处越渴望解脱,临川对武媚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媚娘赶忙表态:“公主若有召唤,臣妾自当效劳。”

  “不必了。”临川微微叹息,“再过几日我就要离宫出嫁了。”她已被父皇许配给功臣周绍范之子周道务。

  媚娘这才明白为何她姊妹方才哀别之意,高阳一旁插话道:“可苦了姐姐,还不知那姓周的是什么样呢便要嫁给他。”

  临川摇头道:“这又何苦,世间的女儿家还不是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人能自己做主?”

  高阳却道:“将来等我出嫁之时,我偏要自己选夫婿。”

  媚娘暗笑——痴心妄想,皇帝选婿不是为结好功臣子弟,便着眼于朝政需要,不嫁与异族酋首已经不错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