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士元当县宰,属于大才小用,所以他只是一味饮酒作乐,不议政事。刘备听了,十分震怒,“遂唤张飞,吩咐:‘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
结果,庞统先生以自己的超凡才能,使张飞和同行的孙乾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他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
这张飞一见惊服,马上与孙乾回荆州见刘备。张飞大惊,刘备更惊,口呼:“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刘备知过即改,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倚为股肱。
刘备入西川,留孔明守荆州,带庞统在身边。取西川是刘备一生中最得意的阶段,偏这庞统又在一次宴会上惹刘备发了脾气。事见《三国演义》第62回。当时,正是刘备“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关”—
次日劳军,设宴于公厅。玄德酒酣,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后堂。睡至半夜,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知玄德,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请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
这件事,《三国志?庞统传》亦有记载,并不是罗贯中的杜撰,但文字有所不同。 《庞统传》称刘备既逐庞统,“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爱才如命—刘备
这写法似更有精神,更见庞统个性。写二人和好,也有所不同。《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公然认错,“昨日之言,惟吾有失”。《三国志》不是这写法,它说的是,“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于是“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两相对比,还是《三国志》写得好,因为刘备庞统表现得好,毕竟历史胜于巧辩者也。
不论如何,刘备爱才与大度的形象是完成了。
曹操的用人,是不问贤劣, 惟才是举;刘备用人,则不分老幼,一视同仁。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就有一位老将黄忠。我们看《三国志》,知道黄忠的年龄并非七老八十,他去世的时候,不过61岁。但他确实成名很晚,定军山大战的时候,按当时的算法,确实是一位老人了。
刘备重用黄忠,不嫌他老,这证明了刘备的眼光,也给了黄忠一次次历史性机遇。黄忠既已立功,他还要重奖,让他做五虎上将。虽然这任命很可能会引起关羽等人的不满,但他从自己的人才观出发,也一定要坚持。
刘备用黄忠,不表明他只喜欢老年人,实际上,蜀军的谋臣将领中,年龄大的固然有几位,但更多的还是年轻人。诸葛亮出隆中时,不过27岁,庞士元在西川故世时,不过36岁。这个不说,单说刘备取了汉中,乃是他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大胜利。那么,汉中太守,就成为众人瞩目的职位。刘氏集团中,关羽地位最为显要,但他已经负起荆州重任。关羽以下便是张飞,那么,守汉中之责,就应该非张飞莫属了。这安排对于刘氏集团而言,不但顺理成章,而且连张飞本人也以此自命。但刘备却没有安排张飞,而是起用了魏延。魏延当时只是个青年将军。刘备看中了他,又大胆起用了他,从日后的种种表现与效果来看,刘备起用魏延,确实很有道理,也很有远见。
写刘备求贤若渴,爱才如命,莫过于写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单是三顾茅庐一事,已然使刘备爱才的形象大放光彩。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刘备第一次听到“伏龙、凤雏”的名号还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刻。
讲极为特殊的历史阶段,是说刘备自起兵以来,几经挫折,几经失败,先投公孙瓒,后投曹操,再投袁绍,又投刘表,东奔西走,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基业。可以说,此时的刘备是再也输不起了,荆州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后一次机会。抓住这机会则生,否则,便是灭亡。
讲极为特殊的历史时刻,是他刚刚被蔡瑁追杀,幸而他那一匹良马,使他马跳檀溪,侥幸得脱。如果说,特殊困难的历史阶段已经表明,他没有什么退路了,那么这种特殊的历史时刻更使他有刻骨铭心之想。
而就在此时,他来到了“水镜庄”,见到了水镜先生。这先生仙风道骨,好不飘逸。更绝妙的是他的一篇人才宏论,听得刘备有如大梦初醒。
这先生说,玄德落魄,“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不能同意这看法,他回答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张、赵,怎么能说不得其人呢?但水镜先生不这样看,他说,关、张、赵,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等,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