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_张永廷【完结】(10)

  杨贵重(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后升任建雄军节度使,位高而权重。他事业的鼎盛期应该出现在北汉,但他被历史记住的却是人生的最后几年。纵观杨业一生,他在北汉奋战了30多年,在北宋只有短短的7年。979年归宋时,杨业的年龄应该很大了,史书虽然没有明确,但可以依据史料推算出来。

  杨贵重20岁到河东投奔刘崇,那时北汉尚未建立。刘崇947年出任后汉的河东节度使,951年建立北汉,杨业应该是在此期间跟随刘崇的。所以,979年归宋时,杨业的年龄应该在48至52岁之间。

  关于“无敌”的来历,《宋史·杨业传》称,杨业在北汉“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可见“无敌”的称号是在北汉时获得的。杨业力保太原30年不失,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功绩,所以国人赞其“无敌”,这个“国人”当指北汉人民。

  但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无敌”称号是杨业在北汉抗辽过程中获得的;还有人认为“无敌”是杨业归宋之后获得的。这都经不起推敲。

  杨业归宋时已是50多岁的年纪了,他立什么战功,对谁无敌,史书都没能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史载杨业归宋后屡立战功,特别是在980年和982年的两次雁门关战役中,刀斩萧多罗,生擒李重海,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因而称其为“杨无敌”。但这种说法有牵强附会之嫌,无非是想把杨业抗辽的功绩衬托得更显赫些。宋朝有那么多的有名上将,其功劳远在杨业之上,都没能被称为“无敌”,杨业因为一两次战役就获得“无敌”的称号,显然有悖常理。杨业在归宋前30多年的征杀中获得“无敌”声誉,更合于事理。

  另一大疑问在于,杨业在北汉的主要工作是抗辽还是抗宋?据《辽史·耶律斜轸传》记载,杨业被擒之后,辽国大将耶律斜轸责问他,“汝与我国角胜30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继业但称死罪而已”。辽国大将所说的“角胜三十年”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曾被广泛用来证明杨业与辽对抗30多年,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杨业被俘之后可能晚节不保。

  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历史上,北汉是个只拥有12个州的小朝廷,控制山西晋中一带。为了生存,它采取了依赖契丹的策略,对契丹称臣称侄,是辽属保护国(契丹于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后又一度改回)。北汉初建时就联合五万辽兵攻打后周,力图收复中原,但没有成功,此后双方多有攻守。

  宋朝建立之后,屡次进逼北汉,双方战端不断。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火烧北汉的平遥县。968年7月,北汉发生重大变故,先是刘钧故去,养子刘继恩继位,接着刘继恩被供奉官侯霸荣所杀,刘继元继位。当时宋太祖已平定湖南、荆南和后蜀,他以为机会来了,暂时停止了“先南后北”的计划,率兵亲讨北汉。尽管当时北汉政局不稳,但在刘继业积极备战、契丹适时救援的情况下,宋军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969年2月,宋太祖再次亲征北汉。为拿下太原,他使出了狠招,不惜决汾水灌太原,给当地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此次北征,很可能是宋太祖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他先是把太原变成一片汪洋,接着又派兵击败了契丹援军,随后下令水军载强弩攻城。太原看似一座孤城,内部也相当恐慌,但宋军围城四个月,犹如强弩之末,招数尽出,就是无法入太原半步。

  当时,宋师屯兵甘草地中,正逢暑期大雨,士兵多染疾病。加上契丹欲再派援军的消息传来,宋军很是惊慌,不得已只好撤退,北汉军队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太祖亲征北汉时,朝中知名的将军几乎都到齐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北汉的守城之坚,套用一句现成的话说,那是“撼山易,撼太原城难”。此役,杨业就是太原城守将,并且曾率兵突击宋军。

  宋史中有关杨业的记录,在其抗宋与抗辽时的表现判若两人,抗宋时不堪一击,抗辽时则智勇过人。历史关于杨业抗宋的记载很不全面,也很不可信,留下的大都是杨业吃败仗的情形。试想,如果杨业一败再败,宋军连战连胜,北汉怎么会迟迟拿不下来呢?很显然,杨业“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被过滤掉了,剩下的只有“走麦城”。尽管宋人称刘继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吃败战,但宋军终归拿弱小的北汉没办法,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刘继业在北汉很受器重,历经刘崇、刘钧、刘继恩、刘继元数朝,与后周、北宋抗衡近30年,力保太原无失。在与宋军的较量中,他一定打了不少胜仗,否则北汉早就沦陷了。宋史只记于己有利的事情,未完整地记录整个战争的过程。那些缺失的故事,一定是宋军为何没有攻下太原城的故事,也必定是刘继业为何被称为“无敌”的故事。

  自北汉建立以来,中原的后周及随后的北宋一直对其虎视眈眈,刘继业能够屡次阻击强敌入侵,力保太原不失,与之“角胜30余年”,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无敌”的称号应该就是30年的“角胜”成果,绝非浪得。

  在对抗后周、北宋的过程中,辽与北汉互为犄角。“角胜”的角字本身就有“犄角”与“角斗”等多层含义。当然,北汉依附契丹,双方之间可能也有斗争,但总体上讲,他们共同的目标还是对抗中原国家。北汉与辽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相反辽为救北汉,却屡次与宋发生冲突。在辽人眼里,他们与北汉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辽与北汉还曾联合攻周,更在对方受攻击时给予坚决的支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