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妙计擒韩信。
当初陈豨叛乱时,萧何还在帮刘邦修造皇宫,他只是停留在“国事,家事,事事关心”,因此行军打仗的事他都可以只闻不管。
但随着皇宫的修成,他还来不及享几天休闲的生活,吕后已开始母老虎发威了。在母老虎的威逼下,他不得已之下只好设计擒住了韩信。也正是因为这样,萧何得到了刘邦的嘉奖:增封五千户食邑,特派五百人作为他的侍卫。
赏五千户食邑我们很容易理解,钱财土地谁不希望越多越好?但特派五百人来做侍卫里面就大有文章了。
“皇帝给我增加警卫那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啊,这是皇帝对我的关心啊!”一开始,连萧何也这么认为的,但他手下一个叫召平的人却对他进行了另一种解释:“刘邦名义上加派五百人来当你的警卫员,是为了增加你的安全保卫系数,但实际上不是保护你,是疑心你,是监督你啊!”召平的话让萧何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招:倾家荡产支持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
萧何知道刘邦给自己加派警卫员是别有用心后,便坚决辞让了刘邦的封赐。理由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怎么能因为我而浪费这么多人力资源呢!
非但如此,听说刘邦要亲自带兵去平定英布的叛乱时,他还倾家荡产地献出自己所有的家当充当军饷。这一招真够绝,刘邦对萧何的识时务大为满意。然而平定英布后,刘邦把目标又锁定在萧何身上,因为萧何的威望在京城一带太大了,大有盖过他这个真龙天子的态势。而这时的萧何也看出刘邦对自己投来的不善的眼神,于是他马上想方设法地去降低声望。
别人都梦寐以求能得到一个好名望,而萧何却是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自己的声望。他开始四处购买房子,而且均是赊账,从来没有付过钱。这种购买方式,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强买强卖了,等于是强占了百姓的土地。于是个别胆大的就告到刘邦那里去了。
刘邦一听,笑了,这样的事对国家和朝廷没有一点损害,倒是把萧何廉洁奉公的名声给彻底毁了。通过这件事,萧何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刘邦的心里也得到了一些平衡。前面两招一出手,使得面临信任危机的萧何暂时得以进入“安全席”。
第三招:建议将长期荒废不用的皇家林苑借给百姓。
也许是前面两招出得太漂亮太完美了,萧何的第三招马上又出手了。他的招式一招快过一招,令人叹为观止。把皇家林苑借给百姓,让本来就缺田少地的农民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有衣可穿。
这封奏章上报后,他本来认为通过这件事会使刘邦觉得自己对朝廷很忠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的善举善过了头。刘邦看完奏章,脸阴得就像是要下大雨了,二话没说就叫人把萧何给绑了。
萧何是何等人物,大臣们见他被抓了,向刘邦去求情的人自然很多了。其中一位姓王的卫尉和萧何的关系最铁,他也向刘邦求情了。他到了刘邦那里,也不顾什么君臣礼节了,直接就问刘邦为什么要抓萧何。
刘邦给萧何定的罪是接受商人的贿赂,替他们要上林苑,讨好百姓,诽谤他人。
王卫尉马上对刘邦的话进行了反驳:“这是对百姓有利,对国家有利的事呀,也正是一个相国的正直之处啊!陛下怎可疑心相国受了商人的贿赂呢?”
接下来,他又像其他能言会道的说客一样,说出萧何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如何如何有功。眼看他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刘邦没辙了,最后只得说道:“我放了他还不成吗?”
就这样,萧何暂时又渡过了一个难关。
将“白脸”进行到底
想必大家对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那个卢绾还记忆犹新,这个从小和刘邦称兄道弟的铁哥们儿,刘邦待他并不薄,封他做了燕王。
随着朝中原封大王一个个被诛杀,这时候非刘氏宗族的异姓王已经是稀有动物了,只剩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臣了。
而陈豨被逼造反逃到匈奴后,刘邦并没有放过他。他派出的“夺命杀手”是周勃。周勃果然不愧是刘邦最得力的部将之一,他利用还处于“和亲蜜月”中的匈奴人的中立,集中火力很快就消灭了陈豨。
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还生出一些是非来。“说服”和“沟通”匈奴的外交政策是燕王卢绾去办的。卢绾当时派出的使者是张胜,这个张胜的使命是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汉女婿”冒顿收起支援陈豨之心。
但外交官张胜之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在说服匈奴人的同时,还将面临匈奴外交官对他的“反说服”政策。当时匈奴的外交官其实也是汉人,他的名字叫臧衍。他的父亲大家相对比较熟悉——臧荼。臧荼被刘邦除掉后,他儿子臧衍逃到了匈奴。这时候臧衍就对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张胜进行了攻心政策。他说的话就是引用韩信的那句经典的警世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其实,面对张胜这样聪明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张胜自然明白,一旦陈豨真的被消灭了,刘邦的下一个目标就轮到燕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