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当地百姓用来告诫和诅咒灌氏家族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要懂得自重,否则离自取灭亡也就仅一步之遥了。
对宗族的恶行,灌夫的态度是放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毫无整改之意。这也就成了他的命门。
果然,田蚡与灌夫交恶后,马上抓住他这个命门,开始大做文章。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田蚡给汉武帝打了一个小报告,举报灌夫家族在颍阴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汉武帝马上做出批示:“这是丞相分内的事,不必向我请示。”
田蚡等的就是这个答案,他的请示只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目的是为了“免责”——摒除自己假公济私的嫌疑。
接到汉武帝批复的田蚡时不我待,正准备下手整治灌夫一族时,一个人突然挺身而出,对着田蚡就是一声暴喝:“且慢动手!”
田蚡回过神来,一看那人,正是自己要对付的灌夫,不由怒发冲冠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进来。我找的正是你,你还敢主动送上门来,你无情在先,就休怪我不义了!”
哪知灌夫有恃无恐道:“你敢动我一根汗毛试试,我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接着,他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话。只一句话,田蚡便如霜打的茄子——蔫了。
灌夫向来四肢比头脑发达,有勇无谋,他是怎么做到一句顶万句,让田蚡哑口无言的呢?
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就在田蚡找到灌夫的命门时,灌夫也找到了田蚡的命门。
原来,在很久以前,当时的田蚡任太尉,官位虽然不低,但雄心勃勃的他却并不满足,还想着能早点更上一层楼。淮南王当时在众诸侯王中属于“三高二多一大”的王中王。“三高”指威望高、人气高、才气高;“二多”指财产多、粮草多;“一大”指地盘大。也正是因为这样,田蚡对淮南王刘安极尽巴结之能事。每次刘安入京朝觐时,他总是不辞辛苦地亲自跑到灞上去给他接风。
一次,田蚡按惯例到灞上迎接淮南王刘安。为了讨刘安欢心,他说出了下面这番话。
“皇后陈阿娇没有儿子,大王您是高祖的得意孙子,德高望重,天下臣服,他日一旦皇上有个不测驾崩了,您便是当仁不让的继承者啊!”
田蚡这话里的水分有多大,仔细一推敲,就有三点逻辑不通:
一是无稽之谈。皇后暂时没有儿子,并不代表以后也不能生儿子啊!就算皇后不能生儿子,并不代表其他嫔妃不能生儿子啊!汉武帝没有儿子就让诸侯王来继位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的亲弟弟刘武便是前车之鉴。
二是无本之木。刘安的父亲是刘长。刘长死后,当时的汉景帝刘恒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将刘长的封地一分为三,刘安便是其中之一的淮安王。他的“三高二多一大”其实都是刘长遗留下来的,在其他诸侯王中并没有达到“唯我独尊”的地步,更别说什么能让“天下臣服”这样无本之木的话了。
三是无源之水。从年龄来分析,刘安比汉武帝刘彻大二十二岁。就算刘安钱多粮多,天天吃山珍海味,吃脑白金,吃古汉养生精,身体保养得极好,也无法和风华正茂的刘彻比身体、比寿命啊。
忽悠之所以叫忽悠,就是其中没有逻辑可言,唯一的目的就是拍到人的心里,点到人的要害。
听了田蚡的忽悠,刘安很是高兴,更加把田蚡视为自己的心腹之人,对他更为器重。同时,他还赠给田蚡大量的金银珠宝。
田蚡不会知道,就在他这句忽悠话收到丰厚回报时,灾难也悄悄降临了。
他的这句忽悠话显然已经超出了玩笑和拍马屁的范围,而上升到了“政治阴谋”的层次。这里面包含两个关键词:妄言废立和诽谤诅咒。
皇帝立太子,选继承人,作为臣子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妄言废立会惹祸上身。
汉武帝正值壮年,好端端的,提什么天有不测风云,然后说让一个比他大二十多岁的人来继位,这不是诽谤就是诅咒啊!
总而言之,田蚡这番忽悠话,虽然讨了刘安的欢心,却伤害到了汉武帝。如此无法无天,大逆不道,是要杀头的。
最倒霉的是,因为保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他这句忽悠话被“第三者”灌夫知道了。至于灌夫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嘛。
灌夫握着这样一颗“定时炸弹”,自然对田蚡有恃无恐。因此,面对田蚡的咄咄逼人,灌夫来了个以牙还牙:“你田蚡要是敢对我灌夫和灌氏家族轻举妄动,我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田蚡一听脸都绿了,马上向灌夫赔礼道歉,然后主动撤案,针对灌氏家族进行的扫黑除暴一事就此打住。稳住了灌夫后,田蚡马上给淮南王刘安写了一封信,将此事如实相告。
刘安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得知消息后,马上给灌夫送去黄金千两,以迷其心,然后天天派宾客请灌夫喝酒,以堵其口。
物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酒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灌夫朝田蚡挥了挥手,又招了招手,摇了摇头,又摆了摆尾,达成了“互不伤害条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