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妒恨阴丽华。眼看阴丽华一天一天受宠,眼看自己一点一滴失恋,原本是知书达理、极富修养的郭圣通对阴丽华变了,她由爱生妒,由妒生恨,由恨生仇。开始她还会主动放下皇后的架子,尊称阴丽华为“姐妹”,并且免去一切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视为横眉冷对的“仇人”了,恨不除之而后快,恨不能荡尽心中绵绵心痛。
三是推销自我。为了挽回颓势和败势,相貌发达、头脑简单、心灵空虚的郭圣通上演的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策略。她除了整天以泪洗面,躲在后宫里哭得梨花带雨外,还主动出击,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主动找刘秀摊牌。
如果单是以理论理,就事论事倒也罢,怒极生恨的郭圣通偏生选择了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无止无休。郭圣通一如泼妇骂街,对刘秀的怨恨、对阴丽华的妒恨,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绝望,总之,多年积压的怒气一肌脑地往外抖。这种赤裸裸、毫无技术含量的推销,取得的效果是刘秀对她愈恶之。
四是展现自我。心态变了的郭圣通,一改委婉细腻、温柔娴雅,开始展现出“狰狞”的另一面,自视甚高,盛气凌人。她以这种强悍、霸道、独裁、唯我独尊的方式,誓与阴丽华争一日之长短,争一时之高低。
面对郭圣通的主动开火,阴丽华采取的策略是忍让。她不跟郭圣通正面接战,不给郭圣通可乘之机。为此,她移居洛阳以外的宫室去居住,主动回避,高挂免战牌,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如果此时郭圣通及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还来得及,但郭圣通就是郭圣通,她既然选择了血拼、死战,就会坚持到底,就不会半途而废。眼看一时抓不到阴丽华的辫子,她选择了“迁怒”,把愤怒之火转向了后宫中的其他宫女。很快,所有的宫女都对郭圣通避而远之。顿时,后宫陷入了一片腥风血雨、风声鹤唳之中。
自作孽,不可活。面对郭圣通的无情取闹、不可理喻、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刘秀善意地提醒她,他喜欢的是温柔贤惠的女人,而不是野蛮女友,请她自省、自悟、自重、自尊。但是,郭圣通对此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肆意妄为。
宫中充满腥风血雨,这样下去后宫难言花落知多少。忍耐到极限的刘秀终于不再沉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他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终于正式下诏,废去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阴丽华为皇后。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郭圣通终于幡然醒悟,终于停止了吵闹,也终于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一哭二闹三上吊并不是所有女人制胜的法宝,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废后诏书送到眼前时才明白,太晚了。此时,或许郭圣通唯一寄托的希望就是早点上吊,以彻底解脱自己。
当然,想要上吊也是需要勇气的,就在郭圣通在绝望中寻找勇气时,朝中的文武百官和大臣们却都在以冷眼旁观的态势,静静地看着后宫这一切故事的发展。他们都十分清楚,刘秀与阴丽华、郭圣通之间有着特殊的“三角恋”关系,错综复杂,这浑水是不能蹚的,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因此,面对他们家庭的内务,他们都识时务地选择了沉默。
哀莫大于心死,就在郭圣通想要准备上吊时,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进行了阻止,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你一定要去远方,好地方就在远方。”
帮郭圣通解围解难的人是郅恽。
如果用一段话来形容郅恽就是:一颗红心去当兵,两袖清风站好岗,三军将士不怕苦,视死如归不怕死,五雷轰顶不怕难,六月飞雪不怕冷,七方有难八方援,九九归一冲在前,十全十美兵哥哥。
郅恽曾经当过守洛阳城北门的兵哥哥。有一次刘秀出猎,天黑才返回,让侍者去叫门。当天正在值岗的郅恽说:“天黑了,我怎么能相信真是皇帝进城呢?”
刘秀很欣赏坚守岗位的郅恽。第二天赏赐了一百匹布给他,再后来还让他做皇太子刘彊的殿中侍讲,教授《韩诗》。
眼看刘秀对郭圣通动真格的了,眼看郭圣通准备寻死觅活了,郅恽便找到刘秀说:“自古夫妻之事,连父母都不能过问,这原本是陛下的家事,我一个部下当然更不能说什么。但我还是希望陛下看在郭家曾经的情义的分上,能网开一面。”
“我不是个无情的人,却将你伤得最深。”刘秀在叹息的同时,马上又下了一道诏书。
郭圣通原本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原本以为自己的穷途末路到了,原本以为这次一定是贬居冷宫,甚至逼令自杀的旨意了。然而,第二道圣旨的内容却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圣旨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刘彊继续当他的太子;二是郭圣通由皇后改称“中山王太后”,允许她和儿子一起生活;三是郭圣通所生的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封地额外增加一郡(这一郡的收入,则是为郭圣通准备的生活费用)。
至此,郭圣通和阴丽华这场后宫之争的终极对决,阴丽华笑到了最后。
无可奈何花落去
郭圣通在品尝着自己酝酿的美酒的同时,有苦有累,有痛有酸,更多的是失望与绝望。这就如同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但却不知道如何改。当然,尽管她很绝望,但还保留着一丝希望。这份希望来自她的宝贝儿子刘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