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_飘雪楼主/陈立勇【三册完结】(74)

  “韩信嘛,他是大王一手提拔的,现在只需要让他更加忠心就行。要获取忠心,就要先表达信任。大王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众望所归,让他有成就感;并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指挥,独当一面,让他有归属感。”

  这就是张良著名的“下邑画策”。我们不得不佩服张良,他在失败的阴影下,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说这三人是叱咤沙场,助汉王成大事必不可少的英雄豪杰,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这三人的功劳,刘邦最终打败了项羽。

  不管怎样,更趋强盛的前面是历经磨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能量集聚之时,负能量也在暗流涌动。

  进攻时先行试探,真正出拳前,拳头是收回来的,因为收回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接下来,楚汉争霸会上演怎样的跌宕起伏呢?

  第十一章 人才拉锯战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

  博弈之道

  在张良的下邑画策中,和另两位“自己人”相比,英布算是“外来人”。如果非要弄个武将排行榜,骁勇的英布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战将。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大战就是在英布充当急先锋的情况下,偷袭秦军粮道成功,从而才使得项羽发起全面进攻,大破秦军。后来在分封大会时,项羽把英布封为九江王,也足以说明项羽对英布的认可和信赖。

  如何才能从虎口夺食呢?虽然张良已经指出了两人关系正处于微妙的“别扭期”,这就是突破口,但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派谁去九江才能成功抱得悍将归呢?”刘邦陷入了沉思。

  众人也都沉默不语,刘邦端坐良久,站起身来,发出了一句感叹:“唉,你们这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可为我分忧的。”

  “大王何出此言?”但见一人站出来厉声道,“何以解忧,唯有随何。”

  “随和!”众人大笑,“太随和了也不行,除非你是萧何。”

  “我再说一遍,随是随意的随,何是萧何的何!”随何道。

  既然都自己送上门了,刘邦大手一挥道:“去吧,就凭你这份勇气和胆识,相信你一定会不辱使命。”

  随何原本只是刘邦身边的一名近侍,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使得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演说家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他说服英布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后人引为典范。下面,就让我们搬起小板凳好好坐下,慢慢来看随何这次九江之行吧。

  随何兴冲冲地来到九江后,英布命太宰(古代一般指大臣,在秦汉时指专管膳食和宴会的官员)招待他,自己避而不见。一连三天过去了,随何再也坐不住了,他对负责接待自己的太宰说道:“我来这里已经三天了,大王连见都不肯见我,他心里分明是认为楚强汉弱,不能做最后的决断。但是,我既然来到了这里,好歹也得见上一面吧。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拉倒,这样拖着总不是办法吧。”

  太宰只好去请示英布。英布想想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见面吧,在我的地盘上,还怕他不成?”

  于是,英布接见了汉朝特派使臣随何一行。随何充分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展示了自己的演讲功力,堪称经典。

  “请问大王,您和项羽可有亲戚关系?”随何一见面便来了个单刀直入。

  “我们无任何血脉关系,只有上下级关系。我是被他分封到这里的一个诸侯王。”英布也许是被随何那种气势给慑住了,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答道。

  “大王过得还如意吧?”随何第二问出炉。

  “还行吧,一般。”

  “只怕是不太行,很差吧?”随何的第三问咄咄逼人。

  “这……”

  “当初项羽攻打齐地时,曾向您发出‘遣兵令’,结果大王没去,只派了几千老弱残兵前去增援,算是敷衍过关了。还有,项羽回救彭城时,二度向大王发出‘遣兵令’,结果您这一次真是做绝了,不发一兵一卒。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我病了嘛。”面对随何的发问,英布支支吾吾地答。

  “不,不,”随何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义正词严地说,“大王您其实没有病,只是有心病罢了。您表面上对项羽绝对效忠,但内心其实早就想弃暗投明了,只不过碍于当前汉弱楚强的形势,您下不定决心罢了。”

  这下英布无话可说,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了。

  “恕我直言,您如此拥兵自重,虽然打起仗来不会吃亏,但恐怕在政治上还是稚嫩得多。这样玩下去,恐怕到时候您会死无葬身之地啊!”随何开始发表“威胁论”。

  “依你之见,我当如何?”英布弱弱地问了一句。

  “政治学讲究看清路,站好队。您当务之急当然是弃暗投明,加入汉王的阵营啊。”随何对此早已胸有成竹。

  “项羽毁盟约、杀义帝、废旧王,此乃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也;汉王收诸侯、高筑墙、广纳粮,此乃韬光养晦、谋图未来也。您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托付给项羽是大错特错的,只有回头是岸,选择支持投靠汉王这边才是明智之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