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杀_洪兵【完结】(95)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能够发现这个谣言从产生、传播到坐实的整个过程。或许,这就是破解秦始皇身世之谜的一把钥匙!

  谣言的产生——长安君。

  嬴政在公元前246年继位后,子楚的另一个儿子——长安君成蟜于公元前239年发动叛乱。

  嬴政的母亲是秦庄襄王子楚的正牌夫人赵姬,也是赵姬生的第一个儿子,并不存在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长安君的谋朝篡位纯属没事找事,缺乏合乎礼制的借口,也就没有道义的支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长安君必须找到嬴政继位“不合法”的理由。

  找来找去,子楚在邯郸的经历成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嬴政的生母是通过吕不韦送给子楚的,长安君一伙便编造了嬴政系吕不韦私生子的谣言。这样一来,原本“根正苗红”的嬴政突然就成了“错爱一生”的“黑户”。长安君给嬴家“夺回”王位,也就顺理成章。

  最后,长安君的谋反被吕不韦镇压,但谣言的传播往往比真相要快得多,百姓非常乐于相信这种来自最高层的桃色新闻。

  这个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让嬴政始终难以释怀,对“仲父”吕不韦的不满陡增,也成为嬴政亲政后便收拾吕不韦的重要原因之一。

  谣言的传播——中原百姓。

  尽管当时没有互联网和微博,但百姓传播谣言的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轻而易举渡过黄河,东出函谷关,迅速在中原散播开来。

  这个来自秦国的桃色新闻,非常符合中原人民的胃口。

  必须承认,中原人一向是很阿Q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生气”,于是打不赢就骂,当面骂不赢就背地里骂。什么北狄南蛮、西戎东夷,都是这么骂出来的蔑称。位居七雄之列的秦国也难以幸免,中原打不过它,就以受中原教化较少为由,说秦国是“虎狼之国”,说直白一点就是尚未进化完全的野种。

  咸阳传出来的谣言,正中中原人的下怀,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津津乐道,又不断补充自己的创造,整个谣言越来越“真实”得无懈可击。

  秦国王室的丑闻,成为中原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饱受秦国战火摧残的中原百姓,终于在精神上报仇雪恨。

  在秦国统一后,中原百姓被“野蛮人”所统治,颜面尽失,又把“吕不韦是秦始皇亲爹”的谣言炒热开来。于是乎,天下不再是虎狼家族的天下,而是我中原巨贾吕氏家族的天下,“野蛮人”是为中原人做嫁衣裳的活雷锋啊!想到这里,中原百姓不由得手舞足蹈,精神上再次取得了巨大胜利。

  汉人的这种“劣根性”,几千年来都没有多少改观。一直到清朝,汉人又将“乾隆生母”的传言炒得火热。乾隆带有一半汉人血统,汉人相当于入了大清国一半的“股份”,至少在精神上当家做主人了!

  谣言的坐实——吕氏。

  秦国灭亡之后,刘邦夺取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刘邦死后,大权落入以夫人吕氏为核心的外戚手中。吕氏实际上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但是,妇人专政为天下人所不耻,抗议谴责之声此起彼伏。

  面对天下的非议,吕氏一党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拼祖宗”的先河,最现成的当然就是关于秦始皇的那个谣言。

  既然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亲爹,那么秦国就是吕家的天下。既然吕家的天下被刘家夺了,那么现在吕家掌权似乎并无不妥!

  本来就传播得以假乱真的谣言,得到汉朝官方的认可,“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谣言终于坐实。一代枭雄秦始皇背了一个大黑锅,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成的!

  说完谜团,再回到吕不韦炒作出来的“香饽饽”子楚。

  邯郸战役打响后,赵国上下要求杀掉秦国人质子楚的呼声非常高。子楚被赵国人严加看管,只待赵王一声令下,子楚就会被拉出去斩首示众,为“邯郸保卫战”祭旗,激励邯郸军民奋勇抗敌。

  一手打造的“金牌潜力股”即将毁于一旦,吕不韦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危急时刻,吕不韦以重金贿赂看守,暗中带着子楚仓皇逃窜,侥幸回到了秦国。

  公元前251年,老不死的秦昭王终于咽气了,不过还轮不到子楚继位,因为他爹安国君排在等待继位的最前面。

  天神总是眷顾子楚,安国君并没让自己的儿子等太久。

  公元前250年,安国君守孝一年后,以56岁的高龄继位,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熬了大半辈子,年近花甲才熬到这个位置,不禁喜极而泣。于是,乐极生悲的闹剧再次上演,秦孝文王坐上王位仅仅三天,屁股还没坐热便呜呼哀哉,到黄泉陪他那个特别能活的爹去了。

  倒霉的秦孝文王死了,子楚顺利登上宝座,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也迎来了“奇货可居”的巨大回报:任丞相,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

  公元前246年,继位不到5年的秦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拜吕不韦为“仲父”,全权处理政务。吕不韦权倾朝野,完成了弃商从政的完美蜕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