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的开头部分说,有一位被称作施洗约翰的人出现在犹太的旷野中。他在约但河边告诉众人说,他们要悔改,因为“神的国近了”(太3:2)[3]。可是耶稣到来以后,却宣称神的国已经降临。[4]有一次,在解救了一个被鬼附着的人之后,耶稣说:“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12:28;路11:20)还有一次,几个法利赛人问耶稣:“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的回答令人吃惊:“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中间。”(路17:20-21)[5]
你瞧,这些法利赛人以为神的国会一下子显出来(路19:11),以为届时上帝将消灭他的仇敌,在耶路撒冷建立统治,景象壮观如同烟花绽放。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君王自己此时就站在他们中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神的国已经开始了。虽然仍须等到将来才能完全成就[6],但神的国已经随着基督的到来开始了。这就是为什么《马太福音》4章23节里把耶稣传的信息称为“天国的福音”。耶稣此来是要挑战撒但在地上的权柄,建立自己的国度,收回理当属于他的。耶稣此来是要逆转人犯罪堕落招致的诅咒。耶稣此来是要除掉罪和罪的恶果。
耶稣在十字架上付清罪的赎价,与人的罪行和恶意针锋相对地斗争,他通过这样的方式除掉人的罪。
那么他又通过什么方式除掉罪的恶果呢?面对罪人,他赦免其罪;发现疾病,他医治患者;遇到被鬼附的,他大声呵斥驱赶邪灵。遭到暴风侵袭,他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惊恐的门徒看到船只和自己的性命保住了,都松了一口气,讶异道:“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耶稣不仅证明他能帮助我们安然渡过“生命的风暴”,也展示出他的大能,逆转罪对于自然的影响,这表明他正在收回地上的统治。他仿佛在说:“你们这些海浪难道不知我才是这里的王?撒但统治这个星球太久了,致使你们对人施虐,而我来此,就是要终结这一切。”耶稣就是这样,通过逆转其影响,来除掉罪的恶果。
是的,在除掉罪与罪的恶果的同时,基督的国也开始了—在此要特别强调“开始”这个词,因为它对于医治的问题至关重要。耶稣虽然启动了这个过程,但他并没有就此完成。《使徒行传》1章1节及《路加福音》所述耶稣生平时,说的是“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
耶稣确实从人群中赶走了魔鬼,但他并没有彻底清除魔鬼的掌控。耶稣返回天上之后依然有人被鬼附着。
耶稣确实治愈了病患。可你想想耶稣从未遇见、从未医治的人,在他本国尚且有那么多,更何况世界其他地方,而那些被他治愈的人后来也衰老死去了。
耶稣平息暴风,施展大能,逆转了罪在自然界的恶果。但这意味着一切自然灾难永被清除了吗?绝对不是。
耶稣让死人复活,令人称奇。但是有很多虔敬的信徒,耶稣并没有让他们复活。即便是那些复活的人,后来也必定再度面对死亡。
耶稣赦免了人的罪,使他们在上帝眼中看为义。可耶稣使他们在有生之年脱离了罪恶,解除了罪性吗?没有。因此,耶稣的意图并不是当下就给神国砌筑最后一块砖。如果他那么做了,世间大多数人就不可能有机会聆听福音。他的计划是开始他的国,是奠定基础。并向人预示末后的日子,当神的国完全成就时会有怎样的情景。
使徒书信的作者强调,我们这些基督徒同时生活在两个世代。尽管已稍稍瞥见永恒国度的权能,可我们仍在现世经受试炼、诱惑和苦难。上帝是当今的主宰,可他并不总是“耀武扬威”。他没有彻底消灭罪和罪的恶果,而仅仅给了基督徒凭据,应许他们将来能够进入他的国度。
举例来说,我们在回天家时将变得完全公义和圣洁,而在当下,我们虽仍是罪人,但上帝已给我们“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弗1:13-14)。圣灵如何帮助我们在此生爱上帝、愿行义,预示着他如何在未来使我们完全成圣、蒙上帝悦纳。就像母亲在开饭前给孩子尝一口饭菜,耶稣凭借神迹、圣灵凭借在我们里面做的工,使我们得以一窥天国的面貌。然而在当下,我们“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尽管我们有朝一日将完全改变,但现在仍要“在这帐棚里(指身体)叹息劳苦”(林后5:2-4)。
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对罪、罪的恶果和神的国这些神学概念层层剖析、长篇大论了吧?疾病只是罪的诸多恶果之一,除非神的国彻底取代旧的世界,否则不可能完全除掉。耶稣行过包括医治在内的各种神迹,但这并不能保证为跟从他的人除掉任何罪的恶果。
有时,上帝出于怜悯,会彰显神迹医治我们,作为即将上映佳片的“内部预映”,让我们一窥将来的美好前景。我认为上帝有时会这么做。但是,鉴于神的国尚未完全到来,我们不要指望任何疾病都自动得到医治。罪有很多恶果,我们有什么理由擅自挑出其中的一种—疾病,单单把它当作今日基督徒不该承受的呢?我们活在“现今的世代”,对于世间苦难,新约早就告诉我们:要多多忍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