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史秘本_[日]陈舜臣【完结】(171)

  “此乃先主遗志。”袁绍死后,袁尚一派便以此为由拥立袁尚继承了袁氏家业。长子袁谭赶回来的时候,继承问题已经尘埃落定。袁谭没有办法,只好自封为“车骑将军”。

  “兄长,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我虽然受了拥立,但请兄长放心,这也只是权宜之举。且待击败曹贼,论功行赏,再商继位之事也不迟。”袁尚说道。他是在群臣面前说的这番话,其中也有不少拥护袁谭的人。证人比比皆是。

  “是啊,现在若是同室操戈,必为曹贼所趁,袁氏休矣。无论如何,先讨曹贼,再凭实力说话。”袁谭也明白这一点,于是进兵黎阳,与曹操对阵。

  袁家的居城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以西,邯郸市以南约六十里的地方,距黎阳仅一百四十里。如果出兵黎阳的袁谭突然改变主意,回兵冲到邺城,那就不得了了。因此,袁尚在袁谭的军中安插了自己的亲信逢纪作为耳目。

  “快派援军!”袁谭理所当然地催促身在邺城的弟弟。虽然是临时接管袁氏一门,但到底还是一族的统帅,向迎击曹贼的黎阳派遣援军也是统帅该有的义务。

  “万万不可。若是此刻向黎阳派遣援军,这些援军就都成了袁谭的囊中之物,主公早晚都要与袁谭决一高下,怎可以己之兵增敌之实力?”谋士审配反对道。

  “但是,家兄五次三番地要求派兵,我也不能不派啊,否则曹操会攻破黎阳的。”袁尚有些担心。

  “那岂不是更好?曹操替主公解决了袁谭。主公或许无法讨伐自己的兄长,有别人代办,岂不省事了。”审配冷冷地说道。

  最后,邺城只派了很少的人马前来援助,做个样子而已。

  袁谭大怒:“竟敢瞧不起我,我要给你点厉害看看!”他将袁尚派到军中的逢纪捉住斩首。听到这个消息,审配也不禁仰天长叹:“主公,你家兄长恐怕会做出更加无情之事啊。”

  “什么事?”袁尚问。

  “勾结曹贼,攻打主公……请速率大军前往黎阳。主公就对袁谭说,你是来援助他的。然后在黎阳布阵,与曹操对峙。邺城由我把守,主公速去黎阳吧……哎!太过分了!太过分了……”审配说了好几遍“太过分了”,不过,就在刚才他还建议“借曹操之手消灭袁谭”,也不知是谁太过分了。

  袁尚即刻率兵南下,陈兵黎阳。“兄长,我率军前来援助,请放心!”他向兄长大声喊道。

  “噢!终于来了啊……”袁谭咧嘴笑了。

  五

  又过了一年,到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这一时期,南匈奴的左贤王豹与文姬一起,以非正式的身份进入曹操的阵营。二月曹军在黎阳大败袁氏兄弟。袁氏兄弟整顿军马,退守邺城。黎阳对阵,从去年九月开始,历时五个月。曹军一直追赶到邺城,不过只是抢夺了一些粮食,随后又再次退回黎阳一线。“我等应当一鼓作气攻陷邺城,除掉袁氏兄弟。”曹营之中,这种呼声十分强烈。不过曹操却不为所动。

  “让那群家伙自寻灭亡吧。”曹操笑着说道。袁氏兄弟内讧,早已经由细作的报告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袁氏兄弟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还是先收拾荆州的刘表吧。”曹操大声说。这句话是故意说给袁家派来潜入自己阵营的间谍听的。

  袁绍死后,袁氏一族分裂为袁谭派和袁尚派两派,两派处处对立。逢纪被杀,更加速了两派的对立。这两派也可能放弃各自的利益,团结到一起,这得是外界压力很大的时候。在意见不统一、派系斗争激烈的时候,如果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国民仍会迅速团结一致。这样的例子,在近代历史上也并不少见。

  “敌人发生内讧的时候,不该出手……”曹操心想。

  在给黎阳的袁谭施加压力时,袁尚率领大军前来援助。即使是这种关系不好的兄弟,在面临外敌时也会齐心协力。极而言之,现在妨碍袁家分裂的正是曹操这样的强敌。“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从那些家伙的面前消失为好……”消失当然不可能,但至少可以达到相近的状态。“曹操已经下定决心,将所有兵力都投入到与荆州刘表的战争中。因而眼下没有与袁军作战的计划……”如果袁氏兄弟知道了这一点,就会埋头于内部斗争了吧。那么他们就真是自取灭亡了。

  “只留下贾信的部队,剩下的全部撤回许都。下一个敌人是刘表。今晚大摆宴席,迎接南匈奴的左贤王。大家一同畅饮,换换心情吧。”曹操昭告全军。

  酒宴是在野外举行的,只有长史(俸禄六百石)以上的高级将领才受邀到会场。主客是左贤王豹。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好友,不过曹操并不认识文姬,文姬也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她伪装成平阳南匈奴宫廷里的女官长。

  “哈哈哈!匈奴也有女官长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哈哈!匈奴的女官长啊……怪不得兴平二年末从长安返回洛阳的女官,几乎都被匈奴抢走了。”曹操笑着说道。对他来说,就连匈奴有宫女这件事都好笑。

  “匈奴的宫廷里很久以前就有女官了。”文姬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