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史秘本_[日]陈舜臣【完结】(191)

  与其针锋相对的则是鲁肃,他反驳说,即使在长江流域打败曹操,北方依旧是曹操的势力范围。我们东吴的强敌不可能只受一击就溃不成军。只要强敌尚存,我们就不能失去同盟。虽说刘备经常背叛结盟,但世间也都知晓背叛方与被背叛方两者之间各有症结。与刘备的同盟应该长期保持下去。

  在主战派的内部,就战后关系的问题而出现的舍弃刘备论和继续同盟论始终僵持不下。少容表明了对鲁肃的继续同盟论的支持。孙权虽点了点头,但在心中仍难以定夺。“这个问题之后再议吧。”孙权一行人下到了庐山的东麓。少容乘着轿子,由士兵们抬着。刚走到山脚下,只见一名急使早已等在那里。

  “什么事?”孙权问。

  “鲁肃大人又发来信函。”急使跪下低头道。东吴军急使的头盔上绑着三角形的红布,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急使策马疾行时,无论什么人都不得阻拦。

  “哦,今日已是第三封了……拿过来。”孙权苦笑了一下。“子敬还真是杞人忧天……”主战论的急先锋鲁肃虽然明知孙权倾向主战论,却依旧担心主公变卦倒向求和派。所以,即使在出行途中,仍不断地送来信函。信中有一半是关于出行的报告,剩下的篇幅则列满了主战的根据。孙权看得有些厌烦了。

  鲁肃这次出行本来是作为吊唁使前去荆州致哀的。得知刘表去世之后,鲁肃就毛遂自荐,愿意作为东吴的代表前去荆州吊唁。

  “前阵子家母去世之时,荆州可连一个吊唁使都没有派来。”孙权以此表示反对。

  “此行正是向天下人昭示江东信义的好机会。”鲁肃说。

  “比起信义来,你其实还有其他考虑吧?”孙权笑问。热衷于与荆州结盟的主战派代表鲁肃打算以吊唁使的名义前往荆州,与刘表的继承人建立起抗曹军事联盟。鲁肃的打算早就被孙权看透了。鲁肃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孙权却应承了下来:“行,去吧。顺便早做些准备工作也好。”

  鲁肃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当他走到江陵时,却传来了曹操进军襄阳、刘琮不战而降的消息。如此一来,落入曹操之手的襄阳(荆州的州都)就去不得了。等待后续报告之际,他听说刘备正受曹操追击。“同盟之人果真该是刘备。且让我与他一叙。”鲁肃下定决心之后便急忙从江陵北上。因为是吊唁使,所以鲁肃随身只带了少量士兵。如果他手上有大军的话,估计会直接赶去救援。“跟被打得落花流水的败军之将刘备结盟,对我方有利可言吗?”鲁肃清楚地记得主和派首领张昭横眉竖目责问自己的那一幕。

  这时,襄阳的探马来报:“刘备拨给关羽一万士兵,走的是水路。”听到这个消息,鲁肃不禁拍手称快。这说明刘备依旧保留着兵力。加之夏口附近,自愿担任江夏太守的刘表长子刘琦正率领几万兵力无所归处,眼下他只能选择与刘备兵合一处。对年轻的刘琦来说,他肩上的担子的确太重了。这样想来的话,与刘备同盟对东吴政权来说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不管张昭怎样巧舌如簧,鲁肃都胜券在握。

  “刘备是值得信赖的战略同盟。”北上的途中,鲁肃不断地派急使将阐述这一观点的书信发出去。“马上就要见到刘备了……”今天早上的信里是这样说的。那么眼前这封信中写的应该就是跟刘备会面的详情了吧。

  孙权坐在马上,拆开信读了起来。“嗯……子敬的信居然这么短,真是少见。”展开信之后,孙权嘟囔着。出乎意料的是,信里有只三行大字:“与备会面,玄德欲派军师诸葛孔明前往柴桑。孔明乃我东吴诸葛瑾之弟。吾将与孔明同归东吴……”

  “哦,子瑜的弟弟是吗……”

  诸葛瑾,字子瑜。在东吴担任孙权的长史(秘书)一职,亦是有才能之人。从信上看,他的胞弟属于刘备阵营,此次受刘备全权委托,出使东吴。

  “诸葛孔明啊?”孙权反复叨念着这位全权特使的名字。他身边停着的轿子中的少容听见了这个名字。

  “啊,那位年轻人终于要出场了是吗?”

  那位青年曾经建议少容利用五斗米道之力鼎立天下。她早已认可了那位青年的非凡才能。期待已久的人物就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想到这一点,少容感到了少有的兴奋。

  三

  诸葛孔明在孙权的幕僚会议上侃侃而谈:“曹贼当伐,其不足惧。”为论证一个道理,他必然举出多个论据,如此一来才显得有说服力。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诸葛亮引用了众所周知的谚语。鲁国出产的缟质地绵薄,不管是怎样的强弓,射出的箭一旦达到射程的极限,其势便失,连薄薄的鲁缟都无法射穿。从北方长途跋涉而来的曹军就好比“强弩之末”,身心俱疲,并不值得畏惧。更何况曹操率领的北方军不习水战。听说他们在邺城挖了很大的池子训练水师,但这种一夜速成式的演练在实战中自然起不了作用。曹操接受了荆州刘琮的归降,接管了他的军队,但这多为武力所迫,并非将士们真心归顺。这样七拼八凑的军队,在战场上恐怕连一半的实力都发挥不出来……听着孔明的演说,孙权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