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细说民国大文人_民国文林【三卷完结】(119)

  188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章太炎异常气愤,从杭州寄给康有为设立的上海强学会16元会费,加入该会。次年年底,章应梁启超之邀,担任《时务报》撰述,结识谭嗣同等人。在梁、谭等人影响下,章的思想渐趋革命。1987年6月,章太炎在杭州发起成立兴浙会。

  1988年12月,章太炎因支持维新变法,遭到清廷通缉,逃往日本占领下的台湾,次年因发表言论,触怒台湾当局,随后赴日本,八月回国。在日本期间,章太炎认识了孙中山。

  1900年,章太炎的《訄书》出版。章在书中提倡复兴诸子之学,排满,反对列强,并首倡光复之说,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清廷后来因“苏报案”诉章太炎时,此书也是清廷指控章的罪状之一。不久,章又发表《正仇满论》,章在书中首次对清廷及保皇主义进行公开批判。这一年,章太炎剪辫发,立志革命。

  1901年,由吴君遂介绍,章太炎到东吴大学任中文教员。当时章教授中文课程,但他在课堂上不谈经史,却大谈民族大义,倡导学生走光复道路,一时哗然。保皇派十分震惊,视章为“乱党”。次年元月,江苏巡抚恩寿到学校通知该校美籍校长,要缉拿章太炎,是章太炎回家过年,得到吴君遂的通报后,匆忙逃往日本。

  在日本,章太炎于明崇祯皇帝的忌日,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因清室干预,日本警方驱散学生,孙中山及数百留学生未能与会,后在横滨补办仪式。席间,孙中山提议与会者各敬章太炎一杯酒,共计七十余杯,章太炎亦未醉。

  1903年,章太炎为邹容《革命军》一书作序,称该书为“义师先声”,因文中有“载湉(光绪)小丑,不辨菽麦”之语,引起清廷震怒;同年6月,康有为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革命军》同时付梓刊行,不足一月,便抢购一空。此时,《苏报》又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录发表了章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清廷下令查封《苏报》,逮捕章太炎与邹容。后经外国法庭审判,章太炎被判刑三年。

  1906年6月,章太炎出狱,孙中山派人将其接到日本。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章太炎发表演说,认为当前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到日本后,章太炎加入同盟会,主办《民报》,与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论战。章太炎的加入论战,使得“向之与《新民丛报》有关系者,莫不倒戈相向”。一时,《民报》的销售数量激增,而《新民丛报》则大规模减少,最后《新民丛报》不得不停战,关门了事。

  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联合会在上海宣告成立。章太炎、程德全被选为正、副会长。章太炎发表演说称:“本会性质,对于政府立于监督补助地位。”章还说:“中国本因旧之国,非新辟之国,其良法美俗,应保存者存留之,不能事事更张也。”

  民国成立后,章太炎为实现政治抱负,曾拥护袁世凯。后他发现袁的称帝野心,大闹总统府,被袁世凯软禁至袁去世。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组织护法军,讨伐段祺瑞。章太炎担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并前往昆明争取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支持,因唐缺乏诚意未果。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章太炎发出通电,欲“使水深火热之民,早登衽席”。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蓄意篡夺北伐军领导权。章太炎在上海组织“反赤救国大联合”,共同反对蒋介石篡权,章任该会理事。同年8月,章太炎应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江苏省长陈陶遗之请,到南京任“修订礼制会会长”。13日,章通电全国,再次反对蒋介石组织北伐。

  张中行在《章太炎》一文中回忆章太炎讲课:“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章太炎盛怒之下,北上会见张学良,要求其积极抗日;章在燕京大学演说,号召青年起来拯救国家的危亡。次年2月,章太炎与马相伯发表联合宣言(史称“二老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领土。

  章太炎晚年,外患日亟。他在讲学时宣讲“行己有耻”,议论时政。蒋介石知道后,让章的金兰兄弟张继出面,劝章说:“大哥当安心讲学,勿议时事。”章太炎听罢十分愤怒,他说:“吾老矣,岂复好摘发阴私以示天下不安?……吾辈往日之业,至今且全堕矣,谁实为之?吾辈安得默尔而息也?”“五年以来,当局恶贯已盈,道路侧目。”

  【立场】

  1869年,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书香门第,祖父留下的藏书多达5000卷。到章太炎父亲时,因太平天国战乱,家势开始衰微,因此章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冀望能够重振门楣。章父立下《家训》,要求子女们不得对清廷卑躬相事,并希望子女们精研经史。1890年,章父弥留之际,一再叮嘱家人:“吾家入清已七八世,殁皆用深衣敛,吾虽得职事官,未尝诣吏部,吾即死,不敢违家教,无加清时章服。”所谓“深衣”,就是士大夫平时闲居在家时所穿的衣服,上衣和下衣裳相连。章太炎的祖辈,入清以来已经历七八代了,但去世时从不穿戴清朝的衣服入殓,而是采“深衣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