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凯南日记_[美]乔治·凯南【完结】(29)

  [25]  詹姆斯·查尔斯(James Charles),凯南的堂兄,也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

  [26]  多年之后,凯南写了两卷有关“一战”前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书。

  [27]  凯南是在学校发的一个小册子上写的日记。

  [28]  凯南此处拼写可能有误,应指一种说话时夹杂了不同语言的非地道英语。——译者注[29]  布鲁梅尔是19世纪早期引领英国男性时尚界的纨绔子弟。

  [30]  约翰·里德(John Ridd)是理查德·多德里奇·布莱克穆尔的《罗娜·杜恩》(Richard Doddridge Blackmoor, Lorna Doone, 1869)一书中年轻的主角。这部浪漫主义小说以英国埃克斯穆尔地区为背景,在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中特别流行。

  [31]  哈丽特(Harriet)可能是凯南在美国认识的一位年轻女士。

  [32]  哈里曼(E.H.Harriman)是铁路交通业的巨头。20年后,凯南在美国驻苏联大使馆担任哈里曼的儿子——埃夫里尔·哈里曼大使的助手。

  [33]  凯南的姐姐。

  [34]  凯南父亲在密尔沃基市的住址。

  [35]  莎士比亚《奥赛罗》,第一幕,第三场。

  [36]  凯南终生都为没有更好地克服这个缺点而自责。

  [37]  蓖麻油可以治疗肠内积滞、腹胀和便秘。——译者注[38]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译者注[39]  反复发作的肠道疾病困扰着凯南的后半生。

  [40]  贝隆就是上文提到的布朗大学学生。

  [41]  海勒姆·约翰逊(Hiram Johnson),最有希望获胜的总统候选人,1917年—1945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共和党参议员,曾支持通过立法阻止日本人移民。

  [42]  拉斐尔·萨巴蒂尼的《喋血船长》(Rafael Sabatini, Captain Blood, 1922)是一部描述17世纪晚期加勒比海冒险的探险小说。

  [43]  克罗韦尔是康妮的丈夫。

  第二章

  柏林与里加(1927年—1933年)

  1927年

  1925年,凯南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在两百一十九名学生排第八十三名。同年夏,他在一艘游轮上做甲板水手。之后,凯南到华盛顿学习,准备参加驻外事务处的招聘考试,1926年9月成为一位外事官员。凯南在信中对姐姐坦言:“虽然我对柯立芝总统[1]及其内阁的大多数成员深怀敬意,但他们在我看来都虚情假意,道貌岸然。”他还补充道,“与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 Bryan)在晚宴上用葡萄汁代酒,震惊了外交使团的时代相比,美国国务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不过依然不时显得滑稽可笑。”[2]二十三岁,凯南获得了第一个驻外职位,担任美国驻瑞士日内瓦的副领事。1927年8月,国务院将他调往驻德国汉堡领事馆。

  ● 5月16日,日内瓦

  我们乘船沿湖而下,勃朗峰(Mont Blanc)渐渐淡去。似乎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浓密的云团里跳出来,夺人眼目。月光倾洒下来,我们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航行。这月亮不是苍白、柔弱、充满阴柔气质的月亮,而是一轮耀眼的大圆盘。它爬上天空,就像一位明星充满自信地登台亮相。

  写日记的这会儿,月光仍然照亮着天地,照亮了河对岸萨雷布山(Saleve)上影影绰绰的悬崖峭壁;它把草坪变成了质地同样(原文如此)奇怪的柔软地毯;月光透过窗子肆意倾泻,照入我的房间;平静的日内瓦人因这月色而激动,全城人都到码头闲逛;月光震撼了我那可怜的小夜莺,它只能静静地伫立笼中,把舞台让给了蟋蟀、蚱蜢和远处喧嚣的有轨电车。

  ● 5月24日

  我又对美洲人(Homo Americanus)——或者随你怎么叫——的性格进行了思考……

  现在有这样一位A先生,是个待人坦诚、头脑敏捷的美国商人,被派驻欧洲。他的特征并不明显,相貌平平,毫无特别之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戴着一副玳瑁眼镜,面无表情,身材中等。他开着一辆美国车,骄傲地告诉我们他如何花了好多天从勒阿弗尔(Havre)一路驾车到日内瓦。

  他善于分析,从纯理性的角度深刻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开创了辉煌的事业。他先是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公司对他的经营能力高度认可,派遣他去日内瓦,然后表面上切断他与公司的所有官方联系渠道,使他成为欧洲灯具卡特尔独揽大权的人物之一。公司非常清楚,他始终是公司在那边的非正式代表。现在,他在这里过着安静、平淡、不引人注目的生活,总体来说,可以把他归为巴比特式的人物[3]。

  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像刘易斯和塔金顿(Lewis and Tarkington)笔下的人那样满嘴蠢话,夸夸其谈。[4]他从不嘲笑艺术和美;他对艺术和美还没有关心到要去嘲笑的程度。他对理想的破灭毫不失望,也不憧憬未来,他只对工厂的目标利润和灯具的销售感兴趣。他告诉我们:“有些人声称,如果对人类没有助益,他们就不会从商。我不是那种人。我确信,这个产业正在上升,而且已经对人类有所帮助。”他接着解释了更好的照明条件如何提高了劳动效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