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从此竟成永恒,定格在历史的画面中。
血红的盔甲卸去,冰冷的面甲被打开,露出的,是一张让人惊为天人的脸。俊美、白皙的脸庞,和这雄壮的场面似乎有点不相称。但所有的士兵心头都已震撼:这是战场最阳刚、英勇的一张脸,它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那是我们英俊的兰陵王!文襄皇帝的四王子!他不顾千金之躯,来救援我们了。金墉城必然山呼地发出如此激烈的喊声。一切都已不可重现,这只是我千年后的遥想。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65
兄终弟及——北齐和北周的兄弟皇帝们
被围困一月之余的北齐士兵,在绝望之中,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不,自己的亲王!这一刻比亲娘还亲的亲王!他们的心头该会如何激荡,我们已可想而知,这一幕让他们牢记在心了。
不过,现在还不能激动。北周的追兵还聚集城下,孤弱的金墉城又不能城门大开欢迎兰陵王。所以,孤军深入的兰陵王依然尚在险境之中。
城中人灵机一动,虽不能大开城门,却可派救兵支援。一时之间,一群弓弩手从城上坠绳而下,不停朝敌阵射箭,如此才杀退了北周的追兵。此时围城的周军已得知邙山大败,皆已无心恋战。瞬间之中,刚才还如黑云压城的北周军队,一时之间全无踪影。
慌乱之中,北周留下了不可计数的兵器、器物、辎重,还有尊严,它们静静地躺在从邙山至谷水三十里的山泽之间,倾国而入的北周军队至此几乎完全崩盘。
兰陵王从此便成了勇冠三军的英雄,他那横冲直撞的身影,那狰狞无比的面具,都被士兵们顶礼膜拜。该如何称颂自己的偶像呢?
北齐本就是胡族当政,又深受西域龟兹的歌舞影响,上至宫廷,下至行伍,皆喜欢歌舞——高欢重病时还要高唱《敕勒歌》呢。如此,歌舞当然是最佳方式了。千古名曲《兰陵王入阵曲》便由此诞生。舞曲的场景大致如此:在千军万马的景象衬托下,一武士面戴狰狞的面具,一人独舞出场,这是他一人的舞台!
此曲此后便千古传唱,可让人遗憾的,传唱的地点却不在中国。
到了隋朝的时候,此曲还吃着皇粮,成为宫廷舞曲。可惜,在传唱的过程中,此曲的血性慢慢消散,渐渐成了软舞,被唐朝著名的梨园天子批为“非正声”。结果很悲惨——下诏禁演。
到了宋朝,几经改变,已面目全非。此后,逐渐消亡。
而在一衣带水的扶桑之地,《兰陵王入阵曲》却找到了知己,被视为正统的雅乐,薪尽火传,传唱千年。在唐朝的时候,此曲便已东渡,应保持了当时的原汁原味。在倭族尘土飞扬的赛马会上,在武士肉搏的相扑大赛上,在他们极为重要的春日大社上,兰陵王英勇的身姿都要出来助兴。
这味道还是纯正的。
而在我们中国,在唐朝的戏曲里,演员们也模仿着戴上面具。后来,嫌面具过于呆板,便直接往脸上涂画脸谱了。到后来的后来,我们便有了京剧。
而那位英俊的王子,依然在另一个国度,寂寞地参与着另一个民族的热闹。我听过他们传下的舞曲,东瀛的异国情调过于浓重。在那段压抑的演奏声中,我想象中那豪气冲天的场面,已荡然无存。
兰陵王戴上面具,是担心自己太英俊了,不够威猛,不够吓人,才不得不戴。而今天,我们也学会了蒙上假面,坐在电脑前面,用虚拟的潇洒形象来骗取异性的好感——担心自己不够英俊,不够诱人,才不得不骗。
面具,过了上千年,终于进化成了今天的模样。(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记载:“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66
兄终弟及——北齐和北周的兄弟皇帝们
让我们再回到战场上。
和兰陵王的英勇无敌相比,以前一直风光无限的斛律光要落魄很多。北周军队的王雄发了疯似的地冲破了他的军阵,他的左右全部被离散——王雄当初也是跟随贺拔岳西征关中的老将。
斛律光只得落荒而逃,非常狼狈,除了跟随的一个家奴,还剩下唯一的一支箭。
王雄虽遭此大败,依然要赚回点本钱:如能杀死斛律光,便胜过消灭十万北齐军人——的确,从北周君臣后来的评价来看,斛律光值这个价。他的长矛屡屡从斛律光身后划过,可总是差一点。
老是砍不死,王雄也急了,边追边吹牛:“斛律光,我不杀你,是要活捉你送给天子。”这阵势,有点猫玩老鼠的感觉。但王雄虽占上风,可他忘了斛律光是个神箭手:天上的大雕,他都能射中喉颈,这地上的人还不是更加随心所欲。
可是,斛律光就一枝箭了。这够用吗?他敢用吗?这是唯一的一支箭,也意味着唯一一次逃命的机会。要是射不中,死的只能是自己了。
可这吓不倒,也难不倒斛律光。他见情况紧急,回首便是一箭。箭,不偏不倚,正中了王雄的头额,和上次的大雕一样精准。王雄中箭后,硬撑着,不死。他开始低头,俯在马上,抱着马背,慢慢地回到军营,死了——英雄要死在自己人手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