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_赵王2000【完结】(241)

  统兵的是吴明彻。他本身就是江淮之人,熟悉当地的一草一木,非常轻车熟路。他手下的重兵有十万之多。一次出兵舍得如此数目,陈顼的确花了血本。

  而此时的北齐,由于连年纠缠于与北周不停的小争战之中,早已疲惫,根本无暇南顾。两面开工,疲于应付,此是不利因素之一。

  大将斛律光被害,兰陵王高长恭装病避祸(当时未死),国内几无良将,并无统兵之适当人选。将熊熊一窝,此为不利因素之二。

  朝中负责军政的是韩长鸾和穆提婆这样的佞臣,对战事一窍不通,对军国之事漠不关心,成日醉心于花天酒地。此为不利因素之三。

  这场南北战争最终以北齐一边倒的惨败结束,为北齐固守寿阳的王琳也在此被俘。其中北齐丢盔弃甲的狼狈景象,我不愿复述,反正你也可以想象,和别的溃败没有任何差别。

  不过,在这场南北之争里,南方军队出现了一个高敖曹式的英雄人物。他超凡的打斗能力极大地鼓舞了己方的士气,他那种英勇无畏的气概,比起《三国演义》里那些想象的场面还要精彩。

  但凡英雄人物,无论大小,我总愿费一番油墨的。 

  上面虽列举了北齐军队的三大不利因素,可明眼人都看出,这只是指齐军整体上的弱势,战略、军法、人心皆不如陈军。而相反,北齐军队个人的战斗力非常强大,正面交锋时,很是彪悍。 

  一个王朝新兴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都很强,因为他们是经过腥风血雨锤炼出来的。而陈朝也有这优势,可在两军对阵之时,陈军还是吃了点亏。

  原来,挤在北齐军队打头阵,和陈军短兵相接的是一批让人胆寒的猛士。这批猛士,绰号也很威猛——“苍头”、“犀角”、“大力”,一听就不是什么善茬。这些人个个身高臂长,力气绝伦,都是军中千挑百选而来。

  齐军用这群拼命三郎打头阵,目的在于鼓舞士气,打击陈军快速进攻的气焰。挑选大力士,充当头阵,是暴君高洋留下的一贯传统:他当年精挑细选了一批勇士,个个以一当百,人称“百保鲜卑”,是北齐的王牌军队。

  更可怕的是,齐军里头还有一个来自西域的射箭高手。此人精于射箭,如同后羿再生,对阵之时,几乎箭无虚发,将陈军士兵一一毙命。

  俗话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当陈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在胡人的远射中不停倒下时,心中会是何等地恐惧,担心下一个牺牲品便是自己。而恐惧在战场上,是军队里最容易滋生的病菌,一旦蔓延,将会酝酿成山崩的后果。

  这种心头上的威慑,比排山倒海的进攻更具有杀伤力。

  正面相迎时,有“大力”这些猛士抵挡;而暗中,又容易遭受西胡的冷箭,被随意放倒。这仗几乎打不下去了。如果除去西胡,等于战争已打赢一半。

  两军大战之前,必须彻底除掉此人。为此,主帅吴明彻很头痛,为这西胡颇伤脑筋。他冥思苦想后,想出了对策,将手下一将领召入。两人对坐,帐外已是杀声震天,两人全然不顾。

  作者:大地游仙 回复日期:2009-02-19 10:28:52 

  作者:孤悬月 回复日期:2009-02-19 09:42:55 

  作者:庹政9 回复日期:2008-11-20 23:56:42 

  每次看这段话,我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的确,不是每个人,每种年纪,都是可以当皇帝的。我所见过的皇帝的语录里,没有比这更窝囊的话;但愿你还能找到别的,减少我这份痛苦。

  -----------------------------

  赵王入戏了。

  俺也为俺的小说流过泪。

  ------------------------------------------------------------------------------------------

  福楼拜曾经为包法利夫人流泪,难道凡是写小说的总是想方设计先把主角折腾的死去活来,然后再没事偷着哭?

  ---------------------------------------------------------

  说到小说么,但凡塑造成功的角色,在作者的构想中,都是活生生的人,作者不是编故事,而是写角色的经历。性格决定角色的行为,笔下的行为也反映了角色的性格,不会有矛盾的地方,而是完美地呈献出角色的形象。历史的形象虽已固定,但作者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我想,老赵写后三国的时候,自己的感受也应比我们这些看客丰富。“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老赵在写的时候,恐怕经常有当浮一大白、当为之一哭之类的感想吧。

  =====

  嗯,等我写小说的时候,可能会哭的。不然肯定写不好。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2

  及时行乐——无愁天子的幸福生活

  吴明彻单刀直入:“若是能杀死这胡人。则齐军必然丧气,军心动摇。君一向有关张之名,可为我斩颜良!”

  此胡人的厉害,陈军上下早有耳闻。这位年轻将领心中早知一二,若是应承,如同火中取栗,风险颇大;若是退却,甘于示弱,便是将自己半世英名毁于一旦。

  去,还是退,于我们常人而言,这是一需要权衡的问题。可这年轻将领却是痛快应承:“愿得此胡模样!”

  吴明彻大喜过望,立即召来一齐国降兵——此人知道胡人穿着的基本特征。年轻将领听闻后,一一牢记心中。吴明彻立即派人前去阵前侦察,得知胡人亦在军中。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不可放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