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洞——弘光纪事_李洁非【完结】(93)

  [115]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二十,中华书局,1974,第3649—3650页。

  [116]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二十,中华书局,1974,第3650页。

  [117] 谈迁《国榷》,中华书局,2005,第5072页。

  [118] 史可法《请颁敕印给军需疏》,《史忠正公集》卷一,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第4页。

  [119]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202页。

  [120]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00页。

  [121]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19页。

  [122]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45页。

  [123]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75页。

  [124]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46页。

  [125]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61页。

  [126]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98页。

  [127]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98—99页。

  [128]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99页。

  [129]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95页。

  [130]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96页。

  [131]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243页。

  [132]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44页。

  [133]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45页。

  [134]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43页。

  [135]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3—464页。

  [136]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190页。

  [137]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03页。

  [138]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974,第1886—1889页。

  [139] 彭孙贻《平寇志》,卷之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第189页。

  [140]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88页。

  [141]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83页。

  [142]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4页。

  [143]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4页。

  [144]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5页。

  [145]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32页。

  [146]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224页。

  [147]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236页。

  [148]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32页。

  [149]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31页。

  [150]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18页。

  [151]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279页。

  [152]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369页。

  [153]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08页。

  [154]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72页。

  [155]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237页。

  [156]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66页。

  [157]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214页。

  [158]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216页。

  [159]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214页。

  [160]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76页。

  [161]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366—367页。

  [162]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224页。

  [163]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52页。

  [164]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440—441页。

  [165]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441页。

  民心·头发

  我们不把满清在北方进展顺利,视为北方民众怯懦的结果;也不认为南人在抗清中的奋不顾身表现,可以将历来的南人柔弱、北人剽悍这种看法加以颠倒。一般来讲,北人勇鸷,南方民风偏软,是客观特点。明清代际南北民众的表现,所以各反其常态,并非民风有变,而是别有原委。

  一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

  这支题为《潼关怀古》的《山坡羊》,乃元人张养浩所作。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2]想来,此曲或即张养浩途经潼关,感念交集而就。到任后,他未尝家居,止宿公署,昼出赈饥,晚归祈祷,“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3]。积劳过度加上无尽忧伤,这六旬老者终致不起,短短四个月殉职于任上。就此言,《潼关怀古》或是张养浩一生所作散曲的绝笔。其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书尽历史之可悲与不公;紧跟其后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涌自肺腑,撕帛裂云,一吐为千古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