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颐养天年
一场大病初愈后,孙耀庭被儿子长年和儿媳接到了家里,象亲生父亲一样地赡养着。
这个特殊的家庭,相处和睦,令邻里钦羡不已。在房门前,挂着一个显眼的标志:“五好家庭”。
有人说,老年人觉少,他却不然,每天晚间八点入睡,清晨一大早就起床。吃过早饭,他下了楼,慢慢遛达到“燕翔楼”前去晒太阳。那儿,每天都有一群老年的常客,男男女女,足有十几口子,无拘无束地聊天、说笑。在阳光下,这些皓首白须的老人仿佛又返老还童了。
往往,他刚刚走到那儿,儿媳妇就随后赶到,搬来马扎,扶着他坐在一个避风又朝阳的位置。
“这是您的亲闺女吧?”儿媳妇刚离开,旁边的老人就七嘴八舌地发问。
“她要不是您老的亲闺女,哪儿能这么待您呀!”
“这是我儿媳妇……”孙耀庭瞅着大伙,满意地微笑着说。
“您呀,可有福气哟,真不错!”周围的老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在这些感叹的话语里,孙耀庭似乎得到了极大满足。他惬意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甜!
初秋带来了寒意。他让儿媳妇用小车推着他去商场。“您买什么?”
“瞧瞧再说。”转了一圈儿,他走到了柜台前。“拣最好的最轻的鸭绒大衣,给挑一件。”
售货员应声拿来了一件男式大衣,他笑着摆手:“给拿件女式的!”
此时,儿媳妇才明白,老人是为她买的,反复推让,老人固执地拿出一百○五块钱拍到了柜台上。但谦让的结果,儿媳妇还是为孙老捧回了一件男式鸭绒大衣,这是他第一次穿上“新潮”。
早在宫里当太监那阵儿,他曾花三十块大洋买过一件长及膝下的“口羊”皮袄,穿了近半个世纪,还没走样儿。他觉得年岁老了,穿着有些沉,平时也穿不着,于是就送给了家人。他又添置了新皮袄、棉大衣、夹大衣等一年四季的衣服。为暖身子,他还买了块新式电褥子,尝到了现代化的滋味。
他披着鸭绒大衣去晒太阳,人们又围了过来。“他孙大爷,您这回又穿‘新潮’啦?”
“是儿媳妇给买的?”
“是,是。”他憨厚地漫应着。多年坎坷,使他养成了一个多少也要在手头上攒点儿钱的习惯。其实,他想为儿子长年买件鸭绒大衣,又怕儿子、儿媳不肯,于是只穿了这一次,便借口“穿着有点紧”,转手给了长年。
曲折的生活经历,使他遇事总爱动点儿脑筋,连家务事,他也处理得挺圆满。
甭瞧他年近九旬,童心未泯。没到“六一”,他就念叨开了,“儿童节可快到啦。”偏巧,儿童节那天,他受凉得了病,发烧三十九度多,连续几天不减退。
众人议论纷纷:“奔九十的人了,照这么烧下去,怕不一定能挺得过去……”
他被送进了医院。稍稍退了点儿烧,他便乐观而又风趣地说:
“我一时半会儿还回不去哪!看来,有缓儿,你们就放心吧。”
他的信心喝退了死神!不过个把星期,他又缓步出现在广化寺这幽静的院落里。
病后思亲。他分别向家人以及一位采访过他的朋友,写去了不短的信件,告知:“我病后身体正在恢复,胃口不错。精神也挺好……”总而言之,让他们放心。
八月节的第二天,广化寺“开光”典礼,寺内各界人物云集。
对这次“开光”,中国新闻社作了详尽报道。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今天上午,北京广化寺内香烟缭绕,钟鼓齐鸣,开光升座典礼隆重举行。
这是继法源寺之后,北京又一大佛寺对社会重新开放。
文革十年,广化寺佛象毁坏,香火断绝。后经落实宗教政策,将此寺修葺一新,塑立圣像,安置僧众,成为佛教大众的清净道场。
佛教开光与主持升座在此寺均属首次。清晨,佛教徒及善男信女们冒着小雨前往寺内,焚香跪拜。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俗称鬼节,寺内和尚为前来安抚先人的人们进行了近四个小时的超度亡灵的诵经仪式。
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为开光剪了彩,并参加了该寺主持修明的升座仪式。
北京、天津、山西、青岛等地的宗教人士及北京居士近千人参加了今天的开光升座仪式。
…… ……
考虑到孙耀庭如此高龄,寺里嘱他不必参加全部仪式,也可少见一些人,以免累坏身体。仪式后,各寺道友,市领导,各地的客人,仍络绎不绝地莅临他的居室。平时寺门不常开,许多人想来拜望孙耀庭,但无由得见。如今,一些人趁此溜进了他的屋。一位老朋友来看他,还硬塞给他一千块钱,让他零花。直到天快黑了,客人还没走净。
仪式结束,孙耀庭前去修明大师的居室祝贺他升座主持,修明拱手而言:“多谢孙师父。”第二天,修明大师照旧为他送来报纸,依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毫不间断。孙师父偶然有点儿稀罕吃的,也时常记挂着他。谁都说,这老哥俩相处得真不错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