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老爷,教给教给咱吧?”
驾不住恭维,小太监扭过头,得意地告诉他:“听着,这叫‘打斥’!万岁爷、皇后主子、皇太后打哪儿经过,让人回避,就得喊‘斥’,这是咱敬事房的差事儿。听明白了吗?……”
“得,谢您喽!”
他回到司房,一问刘师父,又知道了不少门道儿。原来,刚才见到的那是敬事房的小太监在练“打斥”,这是他们的一项基本功夫,没事儿就得练,当主子一出御花园时,就得传喊,叫作“大斥”。功夫好的,能够既不惊动主子,又可以传得很远。
但是,“打斥”又有严格的区分。太妃、妃嫔等女主儿出来时,就得喊:“官防,官防!……”贵人出来时,就要喊: “走,走!……”打老远这么一听,就知道是谁驾到了。
如果在长街上行走,来不及回避,得必须马上背过脸去,不得偷看。待主子走过时,才能扭过身来。否则,就是犯了“大不敬”。
“还有一样儿,”刘师父告诉他:“要是走过去了,你从后背影儿也能瞧出是谁来。有个绝窍——瞧颜色。无论是衣服还是饰物,唯有万岁爷和皇后主子、皇太后用明黄色,妃嫔都是用杏黄色,连端康皇贵太妃都是用的杏黄色呢!这是宫里头讲究得最严格的,差一点儿都不行噢!”
“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孙耀庭对刘师父肚里的学问钦羡不已。
“寿儿呵,你可甭吃牛肉啊!”刘师父对他笑着说。
“咋啦?”他弄不明白怎么回事。
“你听着就是了,这是宫中的一‘忌’。不然,你要是吃完,殿神就得把你叫到颐和园的一棵树上蹭嘴去!”
从此,他再也没吃过牛肉。只有出了宫,在立马关帝庙才尝过一口。那时,他已年逾五旬了。宫中的禁忌挺多,有的老太监也不一定能说清因由,只是跟着罢了。
太监中,最崇拜的是“小殿神”,传说它叫“二五眼”,是专门保护太监和下人的。如果谁诚心诚意地敬拜,它就会给谁带来福气。
“该磕头去啦!”每逢阴历初二、十六,师父就提醒他,去“堆秀”上叩拜。
一进神武门,就可以见到花颐门,在它的斜对面东边有一个十分显眼的石头山,太监都管它叫作“堆秀”。每到祭拜日,太监便轮流去那儿磕头、烧香,或送去一些祭品。见到大伙都去,他找了一个散差小太监——小九儿作伴儿,也奔了“堆秀”。
临出门,刘师父叮嘱他;“要么甭上去,上‘堆秀”就得磕头,千万别惹‘二五眼’生了气!……”
“哎,”他答应着走出了门。到了堆秀底下,他便随着众太监磕了头,登上石头山半截,又学着磕过一个头。起身,他与小九儿吃吃直笑,旁边的老太监马上瞪了他俩两眼,他吓得一吐舌头,再也不敢乐了。
堆秀上,有一间小庙,里面塑着一尊神象,就是传说中的“小殿神”。出了屋,下山时,他才见到,刚才他们走上半截磕头的地方有一个石头“宝座”,上面放着一柄长约二尺的宝剑,旁边搁着一个精致的剑套,细瞧上去,剑上镌刻着一行字。人们都说,这是一柄斩妖剑,专斩兴妖的黄鼠狼、刺猬、蛇等被宫内并称“五大家子”的孽障。
回到屋,姚老太监正与师父闲聊话。
“寿儿呵,你还甭不信!……”于是,刘师父对他说了一段旧事儿。“一次慈禧在乾清宫办寿日,正拾掇时,一看宝座湿了一片,太监首领急了,忙找一个烙铁熨干了。一下来,他就火了,把太监都找到了一起,发问:‘你们谁得罪殿神啦?’问了半天也没人答应,他马上写了一道符,送到了‘堆秀’,又烧香、又磕头,第二天早晨一看,‘堆秀’前边躺着一条死了的黄鼠狼!你说,不信行吗?……”
“师父,我记住啦!”孙耀庭忙歉意地应着声。
“这是一出儿,还有……”姚老太监搭了腔。他是李莲英的徒弟,早年从茶房提拔上来的,精谙宫廷掌故。“‘大清’、‘二清’,你听说过没有?”
“听说过,可不知究竟咋回事。”孙耀庭好奇地追问,“您给说说……”
“得,我给你说说。这一点儿不玄,我就亲眼见过呢!这是两条长蛇,就在颐和园船坞那儿住,忽大忽小,大起来形似巨蟒,可吓人啦,要是变小了,只有小虫似的。有人打麻将出来见到了,它俩在岸边躺着,迈过去就行了,并不伤害人。有一次晚上,我去颐和园找耍钱的地方,在佛香阁前,看见有俩人挡道儿,我一楞神,又没啦。老远我瞧见一间屋里灯火通明,甭提多高兴了,一进门,我刚说了一句,‘嘿,你们怎么躲这儿搓麻呀!’突然灯灭啦,屋里一片漆黑。再打开灯,一人没有。后来,宫里老人告诉我,‘你这是撞上殿神赌钱呢!’……”
每天进出景仁宫,他却从没留意斜对面永和宫前的空地上有什么名堂。他遛达了过去,只见一个水泥浇制的精巧的水池子,里边放养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金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