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_贾英华【完结】(49)

  司房内,人们闲聊时常提起慈禧,可有些事却说不清,往往总是想到信修明。

  “听说,原来老佛爷在万寿山,一天花一万两银子,那叫摆场!”一个太监对孙耀庭吹牛。

  他初来乍到,不太懂这码子事,大为惊讶:“真有那么多呀?”

  “哎,你要是不信,问问信老爷嘛。”

  这时,信修明摇着扇子,步款轻盈地走了进来。他听到这番话,却反问道:

  “寿儿啊,你见没见慈禧的全部称呼?你把它给我说一遍。”

  于是,孙耀庭翻开司房的账本,看到了慈禧的一长溜儿名字,见她那么多“褒”字,挺纳闷:

  “信老爷,您说老佛爷咋那么多字呀?”

  “嘿,这你就不懂了,那就是钱啊!”

  孙耀庭发了呆,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听着,我给你背背。”说着,信修明倒背如流地诵读了起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刚开始,没这么多‘字’,除了慈禧外,只有两个字,就是‘端佑’,以后,每逢吉祥事儿,有个说法,她就加俩字。象同治登基,她加两字,光绪登基,她加两字,光绪大婚,她都得另外加两字。当她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寿日的时候,又都加上了两个字……这样,慈禧一共加了十六个字。按宫里规矩,加一个字,每月俸银一万两白银哪!……”

  “信爷,那一年下来,老佛爷得拿多少银子呀?”

  “你不用查账,她是十六万两白银!一个字一万两嘛!”信修明说着,得意地轻轻摇起了扇子。

  “得,谢谢您老了。”孙耀庭从内心佩服这位学识广博的老司房首领。

  过了几日,他为了核对信修明讲的是否对头,悄悄地查了查司房旧账,与信老爷说的一般无二。

  “信老爷,您说,光绪皇帝的谥号,‘德宗景皇帝’怎么讲呀?”他见了信修明,偏爱问这些旁人不提的旧事。

  “这可是另外一码子事啦。”信修明慢条斯理地讲述开了:“这与慈禧的那十六个字不一样。光绪这仨字,是他驾崩后大臣们反复议定的,既要概括他一生,又要‘褒’他,还要有讲头几。三个字中,最主要的是这个‘景’字。就说‘景’吧,谁都知道就是指的‘摆设’嘛。光绪这个皇帝,实际是个摆设嘛!起的多妙啊!”

  “如果光绪有了儿子,慈禧一殡天,他不就不是‘景儿’了吗?那他为嘛没生个儿子呢?”孙耀庭天真地追问。

  “这事儿,你怎么不问问你陈师父?他伺候过光绪皇帝,最清楚不过啦!”

  “信老爷,你也不是不知道啊?”陈师父走了过来。

  “我知道得没你清楚。只知道后来光绪受慈禧的气,得了病,生不了孩子了。究竟咋回事,我可说不清了。”

  “嗨,”陈师父说,“没什么大病,就是有点儿小毛病,”说到这儿,他压低了声音:“滑精……”

  “这不算什么病,可以治呀。年轻时,保不其得这病。”信修明深谙医道,在宫内是有名的半拉大夫。

  “谁说不是呢?没听说过,哪个医生连滑精都治不好哟!明明就是慈禧不想让他治好,不愿光绪立嗣啊!如若治这病,那是手拿把攥的。那当儿,慈禧时常召御医刨根问底地打听光绪的病,她太清楚啦!”

  “那隆裕呢?”孙耀庭一个接着一个问题。

  “她根本没法儿跟慈禧比。有什么办法?宫里头的大事儿,她哪样都管不了,也是个软弱无能的。”陈师父接茬儿评说。

  “所以嘛,”信修明插言道:“殡天后,给她的谥号是‘孝定景皇后’,也倒恰如其份。她是光绪的皇后,一辈子也没干过什么正经大事儿。论本事嘛,还不如珍妃。在宫里头,除了听听京戏,喝喝茶,也没干别的,实际也是一个应‘景’的摆设呵。”

  “那,慈禧死后的谥号呢?”孙耀庭问起来就没个完。

  “你可真是转圈儿兜底。慈禧是‘孝亲显皇后’。咸丰是‘文宗显皇帝’。这么一看,你就明白了,慈禧的谥号,实际是咸丰正宫的谥号!……”

  没等他继续发问,信修明就又往下聊开了:“‘同治’是‘穆宗毅皇帝’,她的正宫是‘孝哲懿皇后’,说的是她明哲保身,也没干多少实事儿。”

  “信爷,我可是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萤雪功,长学问哟!得,谢谢您老了。”

  ……

  司房内,太监常常彼此勾心斗角,总是这个不是,那个不行。但谈起在司房内呆过的太监——冠连才,却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嘿,那可是个人物!”连陈师父都赞不绝口,他平时可不是提起谁都服气的。

  “可不是嘛,”连信修明也指着孙耀庭附议,说:“你要能学着他的一点儿,那也可以称个人物儿啦!”

  他不明白,为嘛冠连才这么受到司房太监的赞常呢?“您给说说……”他冲两位师父笑着作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