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宣帝之治世不如武帝黄金时代的辉煌灿烂,但这或许是整个汉代中,百官最为安居乐业的时期。
这个时期汉的安定,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匈奴内部发生分裂。
第六十五章 所爱唯卿
经验过庶民生活的宣帝,在前汉二百余年期间的诸多皇帝当中,算是行事特殊的明君。“干吗需要这么多规则!”
对宫廷内的繁礼缛节,宣帝常持以鄙视态度。对曾经彷徨于饥饿边缘、杂在庶民中胼手胝足的他而言,磕头的次数、屈膝的角度、手的姿势、吉拜与凶拜的不同……都是穷极无聊的事情。
宣帝认为付高薪给教导礼节的官员,简直是糟蹋公帑。
“依照往昔的规矩,用餐时带骨的肉一定要置于左手边,切开的肉则置于右手边。而现在负责御膳的人都不懂这些规矩。尚请圣上下令恢复古式。”
一名儒者如此进言。
“为什么非恢复古式不可呢?”宣帝冷笑道。
“这……因为这是往昔规矩……”儒者回答。
“照你的意思,什么都是往昔比较好,是不是?”
“是的,确实如此。”
对儒者而言,往昔是理想之时代,回忆往昔乃是至善之举,也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事情。任何人对这一点应该都没有疑问。这位儒者一时之间对宣帝的质问感到惊讶。
“既然如此,我们干脆回归原始如何?太古时代的人吃东西都是用手抓食的,下次宫廷举行宴会时,我下令禁止大家使用碗盘和箸筷,怎么样?”
宣帝以挖苦口吻说了这些话。
“这……”
儒者为之语塞。
“这样的事情办不到,对不对!那你永远别再提出恢复古式之事吧!”
宣帝用断然的口气说。
吃的肉因带骨或没有带骨而摆的位置不同——计较这样的事情,不是浪费时间吗?宣帝听到这种进言就会升起无名之火,并且想起曾与自己为伍的庶民。
——人们求生存是怎么一回事,天下儒者全然不知。
宣帝现在不仅是生气,更转而对儒者感到深恶痛绝。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秩序,人当然更需要如此。”
一次,宣帝欲询问一件事情,准备召来一名身份较低的官员时,一名儒者以此反对。
“好,”宣帝道,“朕要重新订定这个秩序。这个新秩序将以是否有用为依据。”
宣帝将提出秩序事宜的这名儒者降为不得升殿的低微职位,而把欲询问的那名小官员晋升为支领八百石薪俸的谏大夫。
自从霍氏一族被灭、宣帝以自己的意志执政时起,儒家系统官吏便逐一被退,法家——即现实派的实务家——不断被起用。
政事、文学、法理之士皆能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技巧,至于工匠、器械等方面,则连后来之元帝及成帝时代亦远不及此。
《汉书》如此评论宣帝,并以“可谓中兴”为结论。
而这样的宣帝也有烦恼之事。
令他烦恼的是皇太子奭。
统治天下的皇帝必须比任何人都现实。此外,必要之时,天子得牺牲私情。宣帝本身之所以立并不宠爱的王氏为皇后,为的是她没有生小孩。立没有孩子的女人为皇后,自然不会产生外戚把持权势之事。
而皇太子则是一切以情感为重的人。
“是我的教育失败了!”
宣帝深深后悔。最大的失败在于任命儒官为少傅。十分厌恶儒者的宣帝,为了使皇太子知书达理,还是请了儒官为少傅。
而这位儒官不只教皇太子读书,连人生观等问题也都予以教导。
“真是多管闲事!”
发现到这一点的宣帝,立即将这名儒官解聘,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不能赶走儒生,应该多起用他们才对!”
解聘这名儒官时,皇太子力谏父皇。
“你说什么!”
宣帝勃然大怒。
——你这小子懂什么!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曾经住在长安陋巷,每天要如牛马般地工作才有饭吃,所以确实知道人民过的是何等艰辛的生活,也彻底了解他们渴望的是怎样的政治。我后来极力排斥虚饰又以唬人为能事的儒家统治,而尽量起用现实派行政官,为的就是这个缘故。我的选择绝对没错!这小子只念过几本书,就胆敢批评老子,这算什么!
《汉书》将宣帝驳斥起用儒生之进言,在怒气之下说的话,做如下记载:
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政治是最现实的。而皇太子性格一如抒情诗人——换句话说,是非现实性的人。他之所以喜爱儒学,大概就是儒学倾向于非现实性的缘故吧?
皇太子钟情一位女子。
这位女子名叫司马良娣。
“良娣”是女官名称,指太子之侧室而言。以宣帝之祖母为例,姓“史”的她是戾太子侧室,因而被称为史良娣。
也就是说,皇太子的爱人是一位姓司马的女性,她的本名史书并未记载。
司马良娣是十分窈窕的美女,一副弱不禁风模样。事实上,她的身躯为病魔所侵蚀。不仅身体如此,连神经也纤细异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