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不也是未受邀请吗!”樊哙怒喝一声,用手持的盾牌推了卫士一下。经有“怪力无双”之称的樊哙这么使劲一推,卫士身躯飞到老远处,跃落地上。
樊哙立刻大步走入,掀起帷幕。他是由东边之门进入的,因此面向西边而立。项羽就坐在正对面的位置上。
樊哙怒目瞪视项羽。
此刻的他由于愤怒至极,所以怒发冲冠、目光如炬。
项羽不自觉一手搭到剑柄上,大声问道:“来者何人?”
“他是沛公参乘(近侍)樊哙。”张良镇定地回答。
第二十二章 火烧咸阳
项羽睨视樊哙片刻后,放下搭在剑柄上的手说:“原来是壮士,进来喝酒吧!”
斗卮酒(可以装一斗酒之杯。当时之“斗”与现在之“升”大约相同)被端上来。
樊哙愤怒的程度,由他的表情可以清楚看出,浑身甚至微微颤抖。虽然如此,他却压抑怒气,深深一揖后,站立起来,接受了斗卮酒。
他以站着的姿势,一口气喝干了杯中的酒,然后将空杯举过头顶,并且摇动几下。
项羽不觉身子一侧。他以为樊哙要把酒杯扔过来。这时,樊哙却再度跪下来,将大酒杯置于地面。
“这个人倒懂得规矩……”项羽说。
在宴席上饮酒时,必须从坐垫上下来席地而坐,贺酒则以站着的姿势喝,这是当时的习惯。
倘若将樊哙方才的行为解释为为庆贺项羽入关而喝,这不但不是无礼之举,反而是合乎情理的举止。
而且,“引满举白”这个喝法更是中规中矩。
“引满”是“注满酒”,“白”是酒杯,“举白”是将喝完的酒杯举到头上的意思。举起酒杯时,习惯上要把它摇动几下,如果杯中还有酒,酒会流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表示酒已喝干。
片刻后,项羽说:“给这个人彘肩。”
彘肩是猪肉的大腿肉部分。主君对这个人的想法到底如何?是对他的无礼态度表示不满?还是欣赏他的直率行径?如果是前者,那就应该整他一下才行——项羽家臣从其表情揣测主君的心情应是属于前者。
送到樊哙面前的彘肩,不但是整块的,而且是未经烹饪的生肉。
樊哙将盾牌置于地上,以之作为砧板,拔剑就开始切肉。他在沛县时是以“屠狗”为业的肉贩,所以对切肉一事十分在行,并且很快就把一大块生肉吃下去了。
“快哉,壮士。你还能喝吗?”项羽苦笑着问道。他对这名率性野人开始有好感了。
“臣连死都不怕,还会把喝酒当做一回事吗?臣倒有话要说,我的主人沛公首先进入武关,平定咸阳,并且率军于霸上恭候大王来到。沛公将咸阳诸殿财宝加以封条,丝毫未动,等候大王前来接收。沛公对大王如此忠诚,而大王却听信小人之言,对沛公之忠心诸多怀疑。臣以为如此下去,大王定将失去天下人心……”樊哙滔滔不绝地说。
“这个人看似粗野,却忠心耿耿,如此拼命为主子辩白,精神实在可嘉。”项羽如此想着,等到樊哙说完话后,只说声:“请坐吧!”并没有生气的样子。
虽然项羽就此了事,而他的家臣是否就此放过樊哙,一时之间仍是未知数。也就是说,刘邦的危机还没有度过。这一点,刘邦自己很清楚。
刘邦于是站起身来假装要如厕,把樊哙和张良叫到幕后,说:“我想现在就不告而别。”
“主上,您就这么办吧!”张良表示同意。
“没向项王告辞,不要紧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樊哙说了这句文绉绉的话,意思是说:行大事时可以不顾谨慎之类细节,大礼不必有小小的谦让。若拘泥于小节而坏了大事则是愚蠢之事。樊哙应该不可能创造这样的话,可见这个词句当时已有。他引用这句话后,又说:“他们是刀俎,我们是鱼肉。在即将被宰的时候,还讲什么告辞不告辞呢!”
“说得也是。”刘邦毕竟反应很快。他立刻决定把后面的事情交给张良处理。
因为是不告而别,悄悄地走,也就不可能把带来的家臣百骑悉数率领回去。
这个时代的哨兵都有听马蹄声而识别马匹数量之训练。听到百骑马蹄声时,哨兵一定会向司令部报告的。
“主上以外的人都不可骑马!”张良说。
刘邦骑马离开项羽军营。护驾四重臣樊哙、夏侯婴、靳强及纪信则徒步随行。他们经由间道赶回在霸上的总部。
张良计算刘邦该已回到霸上,这才起身来到项羽面前,说:“沛公由于高兴多喝了几杯,结果醉得不省人事未能向大王告辞。他要臣代向大王和大将军献上这些礼物。”
大王指的当然是项羽,而大将军则指范增而言。这一天带来的礼物,要送给项羽的是一对白璧,要送给范增的则是一对玉斗。
白璧是用白玉做成的平圆而中间有孔的玉,直径刚好一尺。依据《周礼》记载,这个东西应归天子持有,作为尺度之基准,一方面也以此象征主权。
玉斗是玉制勺子,于贵人酒宴时用以斟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