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项羽在一般人眼中犹如凶神恶煞,没有人打得过项羽——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事实上,项羽完成灭秦大业,就是基于人们对他的畏惧心理。
因此,汉军众多指挥将官只敢号称拥有“百万大军”,而不敢使用“讨灭项羽”的言词。他们在激励部下时,则使用“攻陷彭城”的口号。
只要攻陷彭城,战争就结束——汉军士兵都有这个错觉。因此,胜利进城后,他们就喝酒喧闹,到了忘我的程度。
正在包围城阳的项羽,接到彭城已为刘邦大军占领的消息时,满面通红、切齿扼腕地吼叫起来:“可恶刘邦鼠贼!闯空门的行径何其卑鄙!”
他从包围军队之中,挑出三万精锐,余事交给诸将,亲自率领部队,一路赶回彭城。
“把汉兵杀个精光!一个都不能放过!杀呀!杀!”
骑在马背上的项羽连连吼叫。
第二十五章 大军师退场
从齐国城阳赶回来的项羽并没有采取直线行动,由东边猛攻彭城。就这一点而言,他的确不愧为大战略家,他采取的作战方式是:一边南下,一边迂回绕到彭城西边来。
对占领彭城的汉军而言,西边是自己的归路。他们认为出兵东北的项羽,一定会从东边攻打过来。一旦知道项羽军队在彭城西边出现时,汉军心理上必会大受动摇。
项羽猛袭驻扎彭城西边肃县的汉军,一下子就将之践踏。肃县汉军一直认为他们是后卫部队,做梦都没有想到敌军的首次攻击会加到自己头上,因此连采取战斗态势的时间都没有。
以秋风扫落叶之姿击溃肃县汉军的项羽,在彭城东边的睢水河边又与汉军主力交锋。张良料想得完全正确,项羽军队一点疲态都没有。不仅如此,他们对形同闯空门的汉军,憎恨到了极点。听到自己的家园财产被抢夺,子女也被掳走,同仇敌忾的程度可想而知。
项羽当然获得大胜。
汉军没命地逃亡,项羽则穷追不舍。
被追到睢水岸边的汉军,唯有跳入河中一途。若不跳入,还是陆续会被项羽军队推落或踢落。
据说,掉入睢水而死的汉军达十几万之多,河流因而堵塞。
刘邦之主力也为项羽重重包围。
——吾命休矣!
正当刘邦准备认命时,突然有一阵飓风从西北方向猛吹过来。顷刻间,树木折断,房屋倒塌,砂石扬起。由于浓浓砂尘弥漫一片,虽然是大白天,周遭却顿时变得天昏地暗。项羽率领的楚军主力在东南方向,因而正面受到这阵狂风的吹袭,将兵莫不惊慌四散。
刘邦趁此混乱,得以率领近侍数十骑,突围落荒而逃。他要逃往自己的故乡沛。在这个情形之下,他知道沛不是久居之地,但至少非把家人带出不可。
沛县一样地陷入大混乱之中。
——有大军要攻过来!
——是项羽率领的楚军!
由于这是汉王刘邦的出生地,来的如果是汉军,他们会表示由衷欢迎。若是与汉对立的楚军,情形就不同了。项羽的军队以残暴出名,因此非得赶紧逃命不可。尤其是刘邦的家族,更需要立刻躲藏起来。
朝沛冲来的不仅仅是项羽的楚军。先到的是亡命前来的刘邦,后面则是穷追不舍的楚军。逃者只有数十骑,追者则为数万大军。在这种情形之下,难怪居民根本看不到汉军。
刘邦家族倘若知道汉王前来,或许会在家里等待,但他们只听到“楚军来袭”这个风声。
“聚集在一起容易被发现,大家赶紧分头逃散吧!”
刘邦不在家时,负责管理一切的审食其,如此吩咐刘家人员。
因此,刘邦来到时,家人全都杳无踪影。由于项羽军队紧跟在后,所以刘邦根本没有寻找的时间。
在陷于混乱的沛县,刘邦遇到儿子孝惠和女儿鲁元,并且将之带出,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
刘邦除正室外还有几名侧室,光是儿子就有八个,孝惠和鲁元为正室吕氏所生。吕氏也只生养这两个孩子。
带着两名子女的刘邦,径往西边逃走。追兵越来越迫近。由于拼命奔跑,所乘马匹已到筋疲力尽的地步。马车的载重量过大也是无法快速的原因。
“都是因为你们!所以马车超重,这样当然跑不快!”
来到一个叫下邑的地方时,刘邦说了这句话,就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从马车上踢落下去。
随行在侧的夏侯婴大吃一惊,一边从马车上飞快跳下,一边抱起两个小孩。
“这样的父亲未免太狠心了吧!”
刘邦接连三次踢落自己的孩子,而每次都被夏侯婴救起。
“这是生死关头,还顾得了小孩吗!你为什么要违背我的旨意,救起小孩使马车增加重量!”刘邦随着怒喝,一只手搭到剑柄上。
“虽是生死关头,为人父者这样的作为对吗!”夏侯婴理直气壮地说。
由于没命地奔跑,刘邦终于摆脱追兵。
刘邦把两个孩子送到安全无虞的丰城后,继续往西边走。
把自己的孩子从马车上踢落,事实上是刘邦做给别人看的。
马车上坐着一些刘邦的贴身幕僚。他的作为无非表示视生死与共的家臣较自己的家人为重。比起任何雄辩,这种实际作为更能给予家臣强烈的感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