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吴三桂发迹史_子非鱼【3部完结】(279)

  吴三桂自然注意到了。他知道方献廷足智多谋,且为人沉稳。他问方献廷:“方兄有何看法呢?”

  方献廷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此字仅是皇上所为,方某认为不足为虑。只是……”方献廷欲言又止。

  吴三桂说:“方兄有话直说!”

  方献廷说:“方某认为皇上身边有能人!”

  众人闻之,一惊,随后都沉思起来。

  方献廷继续说:“大家想想,皇上才多大?他能知当今天下须治好这三件事?所以方某认为皇上身边必有能人!”

  此言正是说到吴三桂的心坎上了。他一直就在为着此事忧虑。然而,现在他见众人因此而显得有些沮丧,就立刻大笑起来,以缓解众人的情绪。

  马宝问:“平西王为何发笑?”

  吴三桂说:“康熙帝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我们何必怕他?”

  三、吴三桂投石问路

  康熙帝六年,即公元一六六七年,康熙帝终于亲政。

  此时索尼已死,苏克萨哈本想以辞职助康熙得到实权,但鳌拜执意不肯放权,致使大权让鳌拜独揽。

  所以,康熙帝虽然已亲政,但并无实权。

  但是,埋在康熙帝心里的撤三藩的愿望却被撩拨出来,康熙帝认为,此时鳌拜虽然不肯放权,但自己若提出撤三藩,想必他是会同意的。因为撤三藩并不伤害鳌拜的利益。

  于是,康熙帝告诉索额图关于自己要撤藩的想法。索额图说不妥,康熙帝问为什么?

  索额图说:“此时提出撤藩有几害。一是因为鳌拜专权,皇上并无实权,若贸然提出撤藩而达不到,便有失君威;二是鳌拜正暗中与皇上较劲,而吴三桂是平衡在二者之间的力量,提出撤藩,势必将吴三桂推入鳌拜之怀中,皇上便会多一个劲敌;三是皇上刚亲政,政局未稳,若提出撤藩,更会令全国动荡。”

  康熙帝点头赞叹道:“你的分析精辟!朕因此知道了此时提出撤藩的弊端所在。”康熙帝停顿片刻,语气一转说:“不过,朕认为三藩终究是大清的心腹之患,若不撤之,朕寝食难安!”

  索额图安慰康熙帝说:“皇上的心情,臣能理解。但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时机没到,不宜动之时动之,只能是打草惊蛇,于事无补。”

  康熙帝问:“那你认为什么时机才合适呢?”

  索额图说:“臣认为:短期之内,吴三桂必会有所举动!”

  康熙帝问:“你为何如此肯定?”

  索额图说:“据臣所知,皇上在宫中木柱之上刻三藩、河务、漕运六字之事,吴三桂已经知晓!”

  康熙帝还不能弄清楚其中有什么玄妙,便问:“吴三桂知道又怎么样?”

  索额图说:“臣认为吴三桂依据它必能推知皇上之心思,故必有防范之心。如今,皇上既然亲政,臣推测吴三桂必然有所举动!”

  康熙帝问:“什么举动?”

  索额图说:“时候未到,尚未可知。”

  康熙帝说:“依你看来,朕只有等么?”

  索额图笑着说:“唯有如此!”

  果然不出索额图所料,康熙帝亲政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吴三桂。

  吴三桂自然知道,康熙帝亲政之后,必然提出撤藩,当初吴三桂虽然焦虑,却并不惊慌。因为他知道康熙帝未亲政之前,此事必不会提出来。所以他在等待着康熙帝亲政。

  如今,康熙帝亲政了,吴三桂便不安起来。虽然并没有听到关于撤藩的什么风声,但吴三桂知道这一难是在所难免的。吴三桂在忐忑不安中熬过了一段时日,便觉得这样熬下去不是办法,心理承受不了。他决定与其这样耗下去,倒不如主动出击。

  吴三桂将心腹之人召集起来商量。

  吴三桂问:“各位还记得昔年皇上在木柱之上刻字之事么?”

  众人答道:“当然记得!”

  吴三桂说:“当年众人所议,康熙帝刻字之行为说明其心中有撤藩之念头。时间又过了几年,皇上之所以未提出撤藩之事,想必是在等待亲政。如今,皇上亲政了。皇上会不会还提出撤藩之事?针对此事,我们该如何处置?请大家议议。”

  马宝说:“我认为皇上必然会在近期内提出撤藩之事。”

  方献廷问:“马将军为何有此认为?”

  马宝说:“一个人将自己的念头在心里憋了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有机会了,怎能不提出来呢?我在心里就佩服皇上。”

  方献廷笑着说:“为何佩服?”

  马宝说:“皇上年轻,竟然有如此度量!憋了这么长的时间,竟然没有一点反应。若是我,早已将心中的屎尿也憋出来了。”

  众人便哄笑起来,都骂马宝粗鄙。

  马宝笑道:“马某粗鄙,可是都是实在话。”

  方献廷却说:“我的看法倒与马将军不同。”

  马宝问:“什么不同?”

  方献廷说:“我认为皇上此时不会提出撤藩之事。”

  吴三桂急忙说:“说说你的理由!”

  方献廷说:“现在的环境不利于皇上提出撤藩之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