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_孙立群【完结】(21)

  当时纸还没有发明,竹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简就是将竹子劈开、刮平、截成长23厘米、宽1厘米的竹片,在上面写字,每只简大约可写3、40字,写好后把这些简用麻绳或皮条连接起来,就成为书。也有的写在木质材料上,叫作木牍,用法大体和竹简一样。

  吕不韦不仅将《吕氏春秋》挂在城门之上,还有一个告示,上面写着:“现在公布的是《吕氏春秋》的全文,如有人能增删一字者,给予千金的奖励。”果然在旁边挂着一大堆金子。这就是“一字千金”这句成语的来历。

  改一个字就可得千金重奖,这简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消息传出,顿时引起了一阵轰动,人们拥挤在一起,争者看《吕氏春秋》。哪本书没有几个可以改动的字呢?改个字就可得千金,就可发大财,这也太容易了。可是,怪事出现了,告示颁布了好多天,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改动这部书的一个字,这可真叫人纳闷。难道这部书真的尽善尽美,根本挑不出错来?难道咸阳城的人水平低,看不出问题来?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问题还是有答案的。任何书也不会十全十美,多少也会有点瑕疵,为什么咸阳人没有人提出呢?不是这部书没有错的地方,是因为人们惧怕吕不韦的权势!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就提出了这一看法。他在《论衡·自纪》中说,“夫贵,故得悬於市,富,故有千金副。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吕不韦当时的权力显赫,他敢把书挂在城门之上,在场的观众读者就是看出这部书有毛病,谁敢提出呢?(图片:王充像)

  《吕氏春秋》究竟有没有错的地方?东汉末年的学者高诱对这部书进行了系统、详尽的研究,结果挑出了10余处错误。

  由于吕不韦的地位显赫,权力很大,人们惧怕他,就是看出书中的错误,也不敢指出,而吕不韦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告诉嬴政,这部书无可挑剔,你要好好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将来要按照这部书说的去做。

  那么,《吕氏春秋》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

  三

  《吕氏春秋》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吸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乐律、术数等等,是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编著上还是有理论指导的,内容上也自成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独具特色的思想学说。

  具体讲,这部书是吕不韦任秦国丞相的治国纲领,体现了吕不韦的治国思想。这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价值很高。虽然在学术著作中被列为杂家,但这个“杂”不是杂乱的意思,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把它贯穿起来。吕不韦认为,对于治国,各家都有有用的东西,又都有片面偏激的不足,必须把这些有用的东西融会贯通,综合在一起。,司马迁称这部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著名学者虽然指出了书中的一些错误,但还是肯定了这部书,说此书“大出诸子之右”。

  这部书的突出特点是把诸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并加以综合,升华。在书中,战国出现的学派,几乎都可以找到。关于这部书的中心思想,学者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所谓黄老,是指战国流行的一种思想,是假托黄帝、老子,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在具体治国方略上,吕不韦提出了“虚君实臣,民本德治”的政治主张。所谓虚君,是指君主要“无为”,无为不是不干事,而是放手让臣下去干,发挥臣下的能力和积极性,这叫做“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任数》)意思是,当君主的原则是无知无为,却胜过有知有为。君主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掌控大权。同时,君主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天下人的楷模,即“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治身是治天下的根本。

  第25节:第五讲 嬴政登基“仲父”辅政(5)

  特别应提出的是,吕不韦针对秦在战争中杀人过多的残酷现实,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怀宠》篇说,所谓“义兵”就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用不着害怕。文中说:

  故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保护)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郊,不虐(祸害)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衍字)归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义之师进入敌国的边境,老百姓知道这是保护者到了,老百姓就知道不会死了。正义之师到了国都及一般城邑的四郊,不祸害五谷,不刨坟掘墓,不砍伐树木,不烧掉财物粮草,不焚毁房屋,不掠夺六畜。俘获敌国的百姓都送他们回去。这些话实际反映了战争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太深重了。人们希望遇到这样的军队,在战国残酷的征服战争中,这实际是一种理想,却代表了人们的呼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