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_李巨廉/金重远等【完结】(114)

  东西庄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是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10 月 4 日晨,日军第一一○ 师团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火力支援下,以骑兵为先导,向阜平方面进攻。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东西庄地区伏击歼敌 300 余人。当日中午,日军增 援数千人。八路军由于通信联络不畅,协同欠密切,又遭日军发射 400 余枚 毒气弹袭击,遂撤出战斗。6 日阜平失陷。此战日军死伤 130Q 余人。东普鲁 士战役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 年 1 月 13 日至斗月 25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第三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一部在波罗 的海舰队配合下实施。苏军投入兵力 167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5426 门,坦 克和自行火炮 3859 辆,飞机 3097 架。

  驻守东普鲁士  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 月 26 日起改称*北方集团军 群)计 78 万人,8200 门火炮和迫击炮,7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75 架飞机。 苏军首先实施*母瓦瓦-101 埃尔宾战役和*因斯特堡-哥尼斯堡战役,至 1 月 末进抵波罗的海沿岸,把德军基本兵力(32 个师)分割成 3 个孤立集团,其 中 20 个师被围在哥尼斯堡以南和西南的海尔斯贝格(Heilsberg)地域,4 个师被压制在泽拇兰(Sam-land)半岛,其余被封锁在哥尼斯堡。随后,苏 军子 3 月 13—29 日歼灭海尔斯贝格德军集团;4 月 6—9 日实施*哥尼斯堡战 役,攻占该市;4 月 13—25 日进行*泽姆兰半岛战役,完成了攻占东普鲁士 的战略计划。苏军共歼灭德军 25 个师,重创 12 个师,并牵制大量敌军使之 无法向柏林方向机动,配合了在柏林方向的主攻。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 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东方洛迦诺公约  即*《东方公约》。

  东北人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军和 义勇军中工作,或在东北各地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3 年 5 月 15 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1933 年下半年 至 1935 年问,先后成立第一至第六军。由甫满游击队改编为第一军,杨靖宇 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由东满游击队改编为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 政治委员;由珠河游击队改编为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 任;由密山游击队改编为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吴平任政治委员(未到职); 由绥宁反日同盟军和宁安反日游击队改编为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由汤原 游击队改编为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代理政治部主任。整编后建立 政治部和政治委员制度,加强了军队的政治教育,在东北人民支持下,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民众救国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部。九·一八事变后,1932 年 10 月 1 日,由原黑龙江省防军步兵第二旅旅长苏炳文部和第一旅旅长张殿 九部以及在江桥抗战中被击散的爱国官兵联合当地抗日农民在海拉尔组成, 苏炳文、张殿九任正副司令,总兵力达数万人。主要活动千海拉尔、扎兰屯、 呼兰等地,曾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同年 12 月 4 日在日军重兵围攻下,一部退 入苏联境内,后转道回国;余部由张玉逛率领退入关内,在张家口参加*察哈 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国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民众和部分东北军将士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 自卫军等抗日武装,主要有辽宁民众自卫军、东北民众自卫军、吉林自卫军、 中国国民救国军、东北民众救国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等,总数一度达 50 万人。在东北各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曾予敌以沉重打击。但由于队伍成分 复杂,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又不能很好依靠群众, 至 1933 年先后遭到失败。部分退入关内为国民党军队收编;部分退入苏联境 内,转道回到新疆;部分坚持斗争,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东北抗日 联军的组成部分。

  东江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相据地之一。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淡水、惠阳地区和东莞、宝安地区建立了 由曾生和王作尧领导的两支抗日游击队。1941 年发展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 独立纵队,并建立大岭山区和阳台山区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合称东江抗日 根据地。1944 年春独立纵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至 1945 年,该区部队发展到 9000 余人,区域东接惠阳,西至三水,北达广州,南迄 大海,威逼日军侵占的广州、香港、九龙,成为坚持华南敌后抗战的主要基 地之一。

  东喀尔巴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9 月 8 日至 10 月 28 日,由乌克兰第一、第四方面军实施。当面之敌为德国第一坦 克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一集团军。8 月 29 日,斯洛伐克爆发民族起义,苏军决 定予以配合,遂向喀尔巴吁山口挺进,但遭到德军抵抗,进展缓慢。9 月 20 日,苏军一部进抵波、捷边界。9 月 30 日,进抵喀尔巴吁山主脉各分水岭地 区。10 月 6 日,参战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军在苏军协助下攻占杜克拉(Du- kla)山口,进入捷境。此后苏军进展顺利,至 10 月底已前出蒂萨河右岸平 原。德军在此战役中“海德里希”集群遭重创,苏军则完全解放了外喀尔巴 阡乌克兰,并打通了进军中欧的道路。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 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