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国 即“大德意志国”。
大山事件 即“虹桥事件”。
大川周明(1886—1957)日本法西斯运动领导人。1911 年东京帝国大学 毕业。早年在参谋木部从事德文资料翻译。1918 年人满铁供职。1919 年参与 创立犹存社。次年为拓殖大学教授,颂扬殖民主义。后因与北一辉等人意见 不合,另创行地社和神武会等右翼团体,1929 年任满铁经济调查局理事长。 对内主张建立军部法西斯统治,对外鼓吹大亚细亚主义。逐渐与军部上层的 幕僚将校接近,同樱会骨干勾结,策划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1932 年因参与” 五·一五事件被判 5 年徒刑。1939 年任法政大学大陆部长,继续大肆美化战 争。日本投降后,以甲级战犯被捕,因精神失常(一说装疯)保外就医,后 免诉获释。著有《日本二千六百年史》,和《大川周明全集》(7 卷)等。
大东亚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主管占领区殖民统治的机构。1942 年 11 月设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区不断扩大,为建立统一的管理 机构,根据军部提案,将拓务省对满事务局、*兴亚院、外务省东亚局和南洋 局合并为大东亚省。下设总务局、满洲事务局、中国事务局、南方事务局以 及大臣宫房(即秘书处)等部局。因各驻地指挥官独断专横,最终未能实现 所期的一元化领导。1945 年 8 月废除。
大达茂雄(1892—1955)日本内务大臣(1944—1940)。1916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内务省。历任宫城县地方行政课长、福井县知事。1934 年任 “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中国驻屯军特务部顾问,与军部密切勾结,进 行侵略中国的活动。1939 年任内务次官。后又任首届东京都长官、昭南特别 市(新加坡)市长,对占领地进行道民统治。1944 年就任小肌年阁的内务大 臣。战后以战犯罪被捕,1947 年获释。1953—1954 年曾任吉田内阁的文部大 臣。
六角岑生(1876—1941)日本海军将领。海军兵学校毕业。早年参加日 俄战争。后入海军大学深造。1919 年曾以随员身分参加巴黎和会。后历任驻 法武官、海军省军务局长、海军次官和第二舰队司令官。1931 年晋升海军大 将。同年为军亭参者宫。历任大养、斋藤、冈田 3 届内阁的海军大臣,大肆 扩充海军军备,废除《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扩 大规队派势力,将大批条约派军官编入预备役,狂热鼓吹大海军主义。1941 年 2 月在视察中国战场时,死于飞机失事。
大学宣誓 意大利墨素里尼政权推行大学法西斯化的措施。为巩固法西 斯制度,墨索里尼于 1925 年下令将所有持不同政见的官员免职,1929 年又 规定全体公职人员均须宣誓忠于国王、宪法和国家法律。1931 年根据真蒂莱 建议,墨索里尼下令凡大学教师均须宣誓效忠法西斯主义。后大部分大学教 师参加了宣誓仪式。
六滩口约 中日关于察东事件的口头协约。参见“察东事件”。
大东亚会议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纠集其占领区傀儡政权和仆从国而 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因标榜大东亚共荣圈故名。1943 年 11 月 5—6 日在东 京的国会议亭堂召开。会议旨在缓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日运动,加强对各 傀儡政权和仆从国的控制,以应付盟军的反攻。出席会议的有:江伪政权行 政院长江精卫,泰国总理代表旺·怀他耶功(WanWaithayakon),“满洲国” 国务总理张景惠,菲律宾总统”劳霍尔和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首脑博 斯列席了会议。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会上鼓吹大东亚各国“共存共荣”,要 求紧密合作“完成大东亚战争”。会议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但无法 掩盖日本和各被占领国之间的矛盾。
大卢基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 年 11 月 24 日 至 1943 年 1 月 20 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大卢基集团(9 个师),使之不能调往斯大林格勒。1942 年 11 月 28 日,苏 军将敌合围,德军速调 6 个师解围。194 年 1 日,被围德军部分(7000 人) 遭歼灭,大卢基(BеликиеЛуки)也随之解
放。
大生产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生产自救 运动。1941 年和 1942 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 锁包围以及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受到很大破 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极度困难。为此,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 供给”的息方针,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首 先是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领导带头参加下,军队、机关、学校开荒种地, 纺纱织布,饲养猪羊,实行生产自给。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王震率领下进入” 南泥湾,经过三年奋战,取得了战斗、生产、学习三丰收。边区的广大农民 也积极组织变工队、扎工队、互助组和合作社,投入垦荒生产,涌现大批劳 动英雄,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 1942 年起,在游击区也根据“武力与劳 力结合”、“战斗与生产结合”的方针,于预繁的战斗环境里开展大生产运 动。这一运动使敌后抗日根据枪的则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为最后打败 日本侵略者奠定了物质基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