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后撤委员会(KoMиTeTпoзBaKyaции)①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 负责从西部向东迁移食品、纺织和日用工业企业和粮食储备、产品的专门机 构。1941 年 10 月 25 日成立。主席为米高扬,副主席为柯西金。其工作与* 苏联疏散委员会协调进行。共后撤 150 个纺织、250 个食品和 200 个轻工业 企业,1942 年 12 月撤销。②苏联在 1942 年夏从敌人可能占领的地区后撤人 员和物资的专门机构。1942 年 6 月随着西南方向战局恶化而成立。主席为什 维尔尼克。共后撤约 150 个大企业和 800 万人。同年秋停止活动。
苏联国防委员会(ГocyдapcTBeHHйKoMиTeTOбO-pOHы)苏德战争 期间苏联特设拥有全权的最高国家机构。1941 年 6 月 30 日成立。主席为斯 大林,副主席为莫洛托夫,成员有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后又增 补布尔加宁、沃兹涅先斯基、卡冈诺维奇和米高扬。在大战期间领导国家一 切部门和机构的活动。其决议具有战时法律效力,各级政府、军事、经济和 工会机关都必须无条件执行。战争结束后,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1945 年 9 月 4 日的命令撤销。
苏联疏散委员会(CoBeTnosBalcyaIIHn)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领导从西 部即将沦陷地区向东疏散工厂、企业、学校、机关和居民的专门委员会,1941 年 6 月 24 日成立。同年 7 月进行改组。主席为*什维尔尼克,副主席为柯西 金和别尔乌辛。制定各种人员和物资的疏散计划。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 疏散委员会和机构,派出拥有全权的特派员到各交通枢纽,保障疏散工作的 进行。同年 10 月其部分工作由*苏联后撤委员会分担。在半年内向东迁移 B60 个大工厂企业和 1000 多万人口。同年 12 月 25 日改组为装卸运输委员会。
苏蒙互助议定书 1936 年3 月12日苏联驻蒙全权代表塔罗夫与蒙古小 呼拉尔主席阿尔木,蒙古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部长任东在乌兰巴托签订。有 效期 10 年,主要内容为:(1)两国领土一旦受到第三国的威胁时,双方应 立即进行协商,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2)如缔约国一方遭到军事攻击时, 应互相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各种援助:(3)一国的军队可按协议派遣到 另一国的领土内,但一俟必要时期已过,应立即从该国领土撤出。
苏英军援拨款协定 英国向苏联提供军事物资和其他军事援助的拨款 协定。1942 年 6 月 27 日苏联外贸人民委员米高扬和英国驻苏大使*克尔签订 于莫斯科。该协定连同 1941 年 8 月 16 日签订的贸易、信贷和清算协定,英 国对苏联提供 2500 万英镑的新贷款(1941 年协定为 1000 万英镑)。它为英 国对苏联的军事供应奠定了财经基础。
苏法同盟互助条约 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法兰西共和国 同盟互助条约》。1944 年 12 月 10 日,在*法苏莫斯科会谈基础上,由莫洛 托夫和*皮杜尔代表两国签订于莫斯科。同年 12 月 22 日在巴黎互换批准书后 生效,有效期 20 年。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共同对德作战并将其进行到底,决 不同敌人进行单独谈判及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条约;战争结束后,联合采 取一切必要步骤以消除来自德国的任何新的威胁;不缔结或参加反对缔约另 一方的任何同盟;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1955 年 5 月 7 日, 苏联以法国签订和批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参加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巴黎协定为由,宣布废除此条约。
苏美英莫斯科会议 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就美、英向苏提供军援问 题而举行的首次会议。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相继声明援苏抗德, 在霍普金斯访苏的基础上,8 月 15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致函斯大林,建议 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援苏的具体问题。苏联表示同意。9 月 29 日—10 月 1 日举行此会议。哈里曼、比弗布鲁克和莫洛托夫分别为美、英、 苏代表团长,斯大林也参与了会议。会上苏联向美、英详细介绍了苏德战场 形势、苏军实力和具体需求,着重讨论了美、英扩大供应苏联武器、工业设 备和粮食的问题,而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原料和货物。会议签订了《对苏联 供应第一号议定书》,规定 1941 年 10 月 1 日—1942 年 6 月 30 日,美英每 月向苏联提供 400 架飞机、500 辆坦克和其他军需物资,并承担其运输义务。 随后罗斯福于 11 月 7 日宣布*《租借法案》效力扩大到苏联,并向苏提供 10 亿美元的无息贷钦。此次会议虽然未能满足苏联的全部要求,美。英所答应 提供的军援物资也未全部如期供应,但毕竟予苏联在抗德战争最艰难的时刻 以巨大支持,推动了三大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4 年 12 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南乱亏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区与发展浙江 沿海的战略方针,新四军第一师一部自苏中渡江南下,于次年 1 月上旬在长 兴地区与新四军苏南部队会师。13 日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 任政委,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控制了浙西广大地区。4 月新四军第一 师教导旅抵达该区,改编为第四纵队。随即以一部打通与浙东区的联系,以 另一部开辟杭(州)嘉(兴)湖(州)新区,在苏南、浙西、浙东形成了苏 浙皖抗日根据地,扩大了在江南实施战略大反攻的前进基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