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_李巨廉/金重远等【完结】(210)

  苏联国民经济动员计划  苏联 1941 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 1941 年 6 月 30 日,由联共(布)党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此计划改 变了战前批准的 1941 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计划内容,是标志苏联国民经济转 入战时轨道的第一个计划文件。为在短时间内动员国家物质和劳动资源以供 国防之急需,计划决定从靠近前线的地区后撤企业人员、设备及其他财产, 同时规定,军工产品要比原计划提高百分之二十六。为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 计划在居民中实行定量配给制。由于战争初期苏联遭到重大损失,此计划未 能充分实现国民经济按战争要求的转变。

  苏联游击运动总司令部(ЦeHTPaNлHыйⅢTaбⅡap-TизaHcкoг oДBижeHия)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指挥和协调游击队战斗活动的专门军事 机关。1942 年 5 月 30 日组建(1943 年 3—5 月曾一度撤销)。总司令为波诺 马连科。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负责与各地游击队建立联系,提供武器、 弹药和医药器材,培训干部,指挥和协调它们的战斗活动。1942 年 10 月起 设有作战、情报、政治和供应 4 个部,通信、破袭战术技术、干部、机要、 财务、保密、行政管理 7 个处。在各方面军司令部中驻有代表机构,以组织 游击队协同正规军作战。1944 年 1 月 13 日撤销。

  苏军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全线 反攻。1942 年 1 月 8 日—4 月 20 日间由各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进攻战役组 成。*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使苏军在主要战略方向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年 1 月 5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发动全线反攻,以粉碎莫斯科方向德 军主要突击集团、解列宁格勒之围、解放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等地区。反攻开 始后,西北方向苏军为打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而进行了*柳班战役,并在*杰 米扬斯克战役中重创德军,合围其 6 个师;西方方向苏军实施了*托罗佩茨- 霍尔姆战役和“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把德军击退 50—250 公里;西南方向 苏军进行了*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向西推进 90—100 公里。但由于苏 军最高统帅部对敌我力量估计失当,加之全线进攻分散了战略预备队,致使 在任何一个战略方向均未达成原定目标,也未能粉碎敌军主要集团。至 4 月 底,反攻遂告结束。

  苏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和南斯拉夫签订的条 约。1941 年春,纳粹德国为保证发动侵苏战争时的侧翼安全,加紧了控制巴 尔干的侵略行动。同年 3 月 25 日德国迫使南斯拉夫政府签署加入轴心国集团 的协定,引发了三月政变,4 月 5 日苏联同南斯拉夫新政府签订此约。主要 内容为互不侵犯和互相尊重独立和领土完整;当缔约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 时,另一方“必须对它奉行友好的政策”。次日,德国向南斯拉夫发动大规 模进攻,苏联除向德国发出警告外,并未采取任阿具体措施。

  苏美英关于奥地利的宣言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1943 年 10 月 30 日公布,主要内容力:三国同意奥地利应从德国统治下解放出来; 1938 年 3 月 5 日德国对奥地利强迫实施的兼并无效;希望看到重建一个自由 和独立的奥地利;并提醒奥地利:“它应对站在希特勒德国方面参加战争而 负有一种不能倭卸的责任,在最后解决时,无可避免地应考虑到对其自己解 放所作出的贡献。”

  苏美英关于意大利的宣言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1943 年 10 月 30 日发表。主要内容为:盟国对意大利的政策,必须以彻底消灭法 西斯主义及意大利人民应有一切机会建立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和其他机 构为基本原则根据;为此应实施下列措施:吸收意大利各阶层中的反法西斯 代表人物参加政府;恢复言论、宗教、政治信仰、出版与公共集会等自由, 释放并大赦政治犯:取缔一切法西斯机构和组织,清除政府机关中的法西斯 分子,逮捕和审判法西斯首要分子以及战犯;建立地方性的民主机构,它对 意大利的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苏联北极地区护航运输队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在白海、巴伦支海和喀 拉海区域为对付敌海、空军袭击而建立的运输护航队。由 *北方舰队组建的白 海区舰队(基地在阿尔汉格尔斯克)负责实施。1941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 克与科尔古耶夫岛之间、1942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迪克森岛之间、 1943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维利基茨基海峡之间、1944 年主要在喀拉海 进行护航。

  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BepXoBH0eГлaBH0KOMAH-дOBaHиeBoopy жёHHыxCилCCCP)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最高战略领导和指挥机构。1941 年 6 月 23 日,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党中央的决议组建。最初称为 统帅部大本营,主席为铁木辛哥,成员有斯大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 朱可夫、布琼尼、”库兹涅佐夫。同年 7 月 10 日改组为总统帅部大本营,由 斯大林出任主席,成员除由沙波什尼科夫替代库兹涅佐夫外,其他不变。同 年 8 月 8 日斯大林被任命力最高统帅后,改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至战争结 束)。1945 年 2 月 17 日其成员进行了调整,主席为斯大林,副主席为朱可 夫,成员为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布尔加宁、库兹涅佐夫,战争期间在 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和*苏联国防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对全国武装力量和 战争行动实施战略领导和指挥,包括确定战局和战略性战役的基本决心与重 大措施,给总参谋部下达制定有关计划的指令,组建战略军团和预备队,计 划和实施战略战役输送,调整战区指挥体系,任命方面军和集团军首长及军 长、师长,组织各战略战役集团以及同游击队之间的协同,确定和发展军事 行动的物质保障。监督所赋予任务的执行,审查和总结作战经验,以及协调 与盟国军队的行动。通常直接领导各方面军、舰队和远程航空兵。同时实行 (苏联)大本营代表制。战争初期曾一度建立战略方向总指挥部作为中间机 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