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敌演剧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 属救亡演剧队总称。1938 年 8 月,由 5 个*上海救亡演剧队和其他进步剧团 在武汉改组成立。共有 10 队。在周恩来、郭沫若等人领导和帮助下,编演进 步剧目,在国统区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推动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皖南 事变后,演剧队先后受到国民党顽固派打击和迫害,部分被迫解散,只有 5 个队坚持到抗战胜利。
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施政纲领。1938 年 4 月 1 日在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内容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 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方面。纲领规定抗战建国的最高准绳 是“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在外交方面,“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 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制止日本侵略,树立井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 在军事方面,“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抚慰伤亡官兵,安置残 废,并优待抗战人员之家属”;在政治方面,组织国民参政会,保障民众言 论、出版、集会、结社权利;在财政经济方面,“推行战时税制”,“发展 农村经济,奖励合作,调节粮食,并开垦荒地,疏通水利”等。纲领具有两 面性,国民党可以用它来包办抗战和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民也 可以利用它来发展抗战力量和向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当时,中国共产党 肯定了这个纲领,并力争使其向进步方面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团 结一切抗日力量进行抗日战争的基本政策。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5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同胞 各军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进行抗日救国。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 开*瓦窑堡会议,批判“左”倾关门主义措误,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纲领。1936 年 5 月,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停战者和、一致抗日 的通电,6 月,红军首先在西北与国民党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实现停战。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12 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迫使国民党停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 年 2 月中共中央发 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的具体主张。此后,国共两 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进行谈判。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后,中共中央于了月 15 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交给国民党中央。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该宣言。次日,蒋介 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形成。这是一个包括进步势力(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其他个资产阶 级)、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 分子)和顽固势力(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 的统一战线。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未能形成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 式,仅采取了遇事进行协商的处事方式。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坚持独立自 主的原则,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息方针, 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先后打退了国民党 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发展和壮大了人民的抗日力量。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团结了全国各界各族人民,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 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 年 8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 上通过。其要点是:(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 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 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 好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团结。纲领表达了中国共产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措施。
抗日救国六大纲领 即“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书名。1938 年 5 月毛泽东为批评党内外轻 视敌后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而发表的军事著作。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 地位,指出由于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木特点,决定抗日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 内线酚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独立自主地在敌后进行外线作战;抗日游 击战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需要有一整套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原则, 而且还要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和壮大正规军,使游击战逐步上升 为运动战和正规战,担负起战略反攻的重任。具体规定抗日游击战的 6 项战 略原则: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 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和正规战争相配合多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 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特别强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 地的重要性,指出: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 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提出要反对流寇主义,利 用一切可能条件在敌后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汉普遍建立抗日根据地。这一著 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 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