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罗涅日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7 月,为加强防守沃罗 涅日(BopoHeж)地域部队的作战指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部分部队组 建。初辖 3 个集团军、4 个坦克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曾陆续编入 12 个集 团军和 4 个坦克集团军。参加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会 战、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以及强渡第聂伯河的作战,1943 年 10 月 改称*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历任司令为戈利科夫(1942.7,1942.10—
1943.3)和瓦图京(1943.3—10)。
沃斯派特号战列舰(Warspite)一译“厌战号”。英国战列舰。1915 年建成,1935—1937 年改装。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火饱和 4 架飞机。大战爆发后, 在大西洋担负护航。1940 年 4 月参加挪威纳尔维克之战。随即调往地中悔, 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布朗·坎宁安的旗舰,先后参加卡拉布里 亚海战和马塔潘角海战。1941 年 5 月,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被德国飞机炸伤。 修复后,1942 年至 1943 年上半年在印度洋活动。后调回地中海,支援盟军 对西西里和意大利的登陆战役,在萨莱诺登陆战中被炸伤。修复后调回英国* 本土舰队。1944 年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1943 年 1 月 24 日至 2 月之日,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及*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 实施。*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后,德军第二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军 共 12 个师处于苏军南北夹击之中。苏军乘胜进攻,1 月 25 日解放沃罗涅日 (Вop0Heж),28 日将德军 9 个师合围于卡斯托尔诺耶(КасTophoe) 东南地区,但未能歼灭。2 月 2 日起,德军突围西退,苏军在追击中重创敌 人,共推进约 120 公里。
沃罗涅日-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1943 年 1 月 13 日—3 月 3 日实施。包括*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 役、*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以及*哈尔科夫战役中从 2 月 2 日至 3 月 3 日实施的进攻。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此名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 役。1942 年 6 月 28 日至 7 月 24 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协同实施,*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把沃罗涅日 (Bopo-Heж)作为首先突击目标。7 月 2 日,德军突入苏军防御纵深,合 围部分苏军;苏军投入战略预备队与敌展开激战。7 月 6 日,德军占领沃罗 涅日城大部,并将突破正面扩大到 300 公里,构成对苏军迂回包围态势,然 后向伏罗希洛夫格勒(Bopoшиловград)方向进击。苏军迅速退却。 至 7 月 24 日,德军共推进 150—400 公里,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对斯大林格 勒构成威胁。
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 鲁中抗日根据地军民 1941 年反击日伪军“扫 荡”的战役。1941 年 11 月 2 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率日伪军 5 万余人对山东省沂水、蒙阴地区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及鲁中军区部队巧妙地跳出日军的“铁筒包围 阵”,转移至外线。随后,又针对日军的分区“清剿”,以一部兵力转入内 线进行分散的游击战,主力部队则在外线出击。12 月上旬日军被迫分路撤 退,八路军乘胜追击。至 12 月 28 日,共歼日伪军 2000 余人,保卫了沂蒙山 区抗日根据地。
沂蒙山区一九三九年反扫荡 鲁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扫 荡”的战役。1939 年 6 月 1 日起,日军调集第五、第二十一、第三十二、第 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和伪军共 2 万余人,采用长驱直入、分迸合击的战术,分 兵多路“扫荡”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避开日军 的合击,以分散的游击战,内外线配合,打击敌之交通线与薄弱点,至 7 月 14 日,共作战 20 余次,歼敌千亲人,粉碎了日军在山东的首次大规模“扫 荡”。
汾离公路战斗 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汾(阳)离(石)公路对日军 的 3 次伏击战。是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在罗荣桓指挥下,截击进 驻离石企图渡黄河进犯延安的日军第一○八师团,14 日,首次在汾阳县薛公 岭伏击日军,歼敌 200 余人,击毁汽车 20 辆。17 日,在离石县油坊坪再次 伏击日军,歼敌百亲人,击毁汽车 9 辆。20 日,在汾阳县王家池伏击从离石 撤退的日军,歼敌山口少将以下 800 余人。此战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泛美中立区(PanAmericanNeutralityZone)即“泛美安全区”。
泛美安全区(PanAmericanNeutralityZone)亦称”泛美中立区”。大 战爆发后,根据 1936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和 1938 年利马美洲国家会议关于西 半球防御的精神,在美国策动下,美国、巴拿马等 21 个美洲国家于 1939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3 日在巴拿马城召开外长会议,通过 16 项决议案,以维护 美洲的中立。其中第十四号决议,即根据罗斯福的倡导建立泛美安全区,其 范围包括加拿大及南大西洋沿岸周围 300—1000 英里的区域,不许有任何非 美洲的交战国的任何敌对行动,以此作为美洲国家中立和自卫措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