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的旧译。
国家法西斯党(PartidoNazlonaleFasclsta,缩写 PNF)意大利法西斯 政党。1919 年墨索里尼建立“战斗的法西斯”(亦译“法西斯战斗团”, Fascidicombatti-InentO)。1921 年 11 月 7 日在罗马正式成立政党,改称 此名。该党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标榜共和主义和社 会主义,迅速发展至 20 余万成员。1922 年 10 月进军罗马,一举攫取政权。 同年 12 月建立领导机构——法西斯大委员会,墨索里尼先后任命比昂基、斯 培拉切、穆蒂、斯科尔扎等人任总书记。1923 年建立保卫国家安全民警,不 断扩展自身武装力量。次年残酷镇压反对派,并于 1925 年颁布一系列非常 法,取消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26 年成立*监视和镇 压反法西斯主义总部及*保卫国家特别法庭,加紧迫害民主人士。1929 年与 梵蒂冈签订协议,取得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从二十年代中期起积极推行* 职团国家制度,力图通过取缔罢工和调节工资来缓和阶级矛盾,并利用下层 民众力量实行对外扩张。建立意大利法西斯文化研究所,出版意大利百科全 书籍制社会舆论。成立意大利法西斯妇女组织、意大利法西斯主义青年团及 意大利全国业余联合会,严密控制社会各阶层。倡导*粮食战役,发展军火生 产,积极扩军,并多次掀起反犹高潮。对外与德、日结盟,加入*《反共产国 际协定》;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战争。1940 年 6 月驱使意大 利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在希腊、东北非、北非和苏联战场屡遭惨败, 国内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人民强烈不满,上层开始分化。德博诺、格兰 迪和齐亚诺等人,秘密联络宫廷及军队高级将领,进行反对墨索里尼的活动。 1943 年*七月政变中,墨索里尼被推翻,并被捕。9 月 8 日意大利宣告投降。 12 日墨索里尼被德军突击队救出,9 月 23 日在意大利北部建立*萨罗共和国。 10 月 重 建 法 西 斯 政 党 , 更 名 为 法 西 斯 共 和 党 (PartidoRepublicanoFascista》,由*帕沃里尼任总书记。将民警改建为国 民共和卫队,配合德军,镇压抵抗运动;同时提出社会化等口号,继续欺骗 人民。1945 年 4 月在盟军和游击队联合打击下瓦解。
国家新体制法 即“国家重建法”。
国联裁军会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联主持召开的裁军会议。1925 年 12 月国联行政院根据国联盟约第 8 条关于各会员国“应力减国家军备至最 低限度”之规定,决定在日内瓦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次年 5 月裁军筹备委 员会开始工作,共有包括美、苏两个非国联会员国的 26 国代表参加。由于各 帝国主义列强并不愿意真正裁军,委员会至 1930 年底仅以一纸关于裁军方案 的最后报告书结束。1931 年 1 月国联行政院决定召开正式的裁军会议。会议 从 1932 年 2 月 2 日至 1934 年 6 月 11 日在日内瓦断断续续地举行,共有 62 国代表出席,由英国代表担任主席。会议期间斗争激烈,列强从各自利益出 发,先后提出过*《泰狄欧方案》、*《胡佛方案》、*《赫里欧—保罗—彭古 尔方案》和《麦克唐纳方案》;苏联提出了*《侵略定义宣言草案》;德国从 一开始就要求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它的限制,坚持德国应拥有“军备平等” 权,并一度离开会议进行要胁。虽然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 53 国首脑呼吁支持 《麦克唐纳方案》,英国掌玺大臣艾登也周游欧洲主要国家首都进行斡旋, 由于纳粹德国于 1933 年 10 月 14 日退出会议并加紧扩军,会议最终未通过任 何决议而结束。
国民劳动秩序法(GesetzzurOrdnungdernatlo-nalenArbeit)一译《国 民劳动条例》,亦称《劳动宪章》。纳粹德国对工人实行法西斯控制的法律。 1934 年 1 月 20 日颁布。规定德国企业主是企业的法定领袖、全体工人的最 高上司,有全权决定企业作息时间、奖金发放、工资条款、罚款数额、种类 和手续等;宣布取消先前能参与调整工资和劳动时间的工厂委员会;规定工 人是企业领袖的法定下属,必须对其保持基于生产利益一致的忠诚,不得过 问企业事务。以后颁布的一系列补充条款废除了工人更换劳动场所的自由 权,禁止农业工人为了逃避容克的摇役而流入城市。
国民精神总动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起的战时动员。1939 年 3 月 11 日,国民政府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下设立精神总动员会,蒋介石自任会 长,并公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国民公约及誓词》和《精神总动员 实施办法》。其中心口号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 “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并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救国道德”。实质 是要人民对统治者“尽至忠”,“行大孝”,维护“军令政令及行政系统之 统一”。同年 5 月 1 日起,规定每月集会一次,向国民讲解《纲领》,宣布 《国民公约》及《誓词》。精神总动员一度轰轰烈烈,但并未起到动员人民 参加抗战的效果。
国会纵火案审判 亦称“莱比锡审判”。纳粹法庭对*国会纵火案 5 名 被告的审判。1933 年 9 月 21 日—12 月 23 日在莱比锡德国最高法院第四刑事 审判庭举行。被告是荷兰人卢贝(MarinusVanderLubbe1909—1934)、德国 共产党国会议员托格勒、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及党员塔内夫 (BacHnTaHeB,1897—1941)和波波夫(GnaronNonoB,1902—1968)。纳粹 分子企图通过审判把焚烧德国国会大厦的罪名转嫁给共产党并借以掀起反共 高潮。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以铁的事实和雄辩的口才将被告席变成揭露纳 粹阴谋和宣传共产主义的讲坛。在世界人民的声援下,法庭被迫宣布季米特 洛夫等 4 人无罪释放,判处卢贝死刑。战后,西柏林地区法院根据卢贝亲属 的要求 1967 年重新审理此案,1980 年 12 月宣布卢贝无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