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行动(I’ActionFrancaise)法国极右组织。1899 年成立。主 要倡导人为*莫拉斯。1908 年起发行《法兰西行动报》。反对共和国和议会 制度,主张在法国恢复世袭的君主制,鼓吹教权主义,三十年代又附和法西 斯主义,1940 年法国败降后,追随贝当,支持维希政府,宣扬*民族革命。 其成员或参加*法兰西人民党,或参加*维希民警,同德国占领当局伉瀣一气。 1944 年法国解放后瓦解。
法兰西国家 见“维希政府”。
法拉列耶夫(1899—1955)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 翌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32 年调入空军。1933 和 1934 年先后毕业 于卡恰军事飞行员学校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历任航空兵旅长和集团军主 管空军的副司令。1939 年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1941 年任空军总监(空军少 将衔)。苏德战争期间,历任第六集团军、西南方面军和西南方向空军司令、 苏军空军副司令兼参谋长。在解放顿巴斯、南乌克兰、克里米亚、白俄罗斯、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以及东普鲁士等战役中,协调和指挥空军作战。1944 年获 空军元帅衔。战后任空军学院院长。1950 年退役。著有回忆录《在飞行员的 行列》。
法国内地军(ForcesFrancaisesdel’intérieur,缩写 FFI)通称“内 地军”。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武装抵抗力量。为迎接本土解放,于 1944 年 2 月 1 日组建。由各抵抗组织包括*马基、军队抵抗组织、自由射手等联合组成。 人数 50 余万。*民族抵抗委员会设*立即行动委员会为该军领导机构,由戴高 乐委派*柯尼克任总司令。1944 年 6 月第二战场开辟后,积极配合盟军作战。 在布列塔尼地区共歼敌 8000 余人,俘敌 2 万余人。在中央高地苦战近 3 个月, 牵制德军 12 个师,至 8 月底已解放法国中部 30 余个省份。8 月中、下旬又 促成*巴黎起义,解放了首都。戴高乐进入巴黎后,于 1944 年 8 月 28 日下令 解散其指挥部,9 月 19 日又下令内地军同正规军合并,充实了戴高乐领导的 武装部队。
法国远征军(CorpsExpéditionnaireFrancais,缩写CEF)*战斗法国派 往意大利作战的军队。1943 年 5 月由*朱安在北非组建,其任务为参加在法 国的登陆和解放法国。同年底,经训练和接受美式配备后,被盟军最高指挥 部调往意大利战场。初辖 2 个步兵师,后增至 4 个师,配合盟军在意大利中 部作战。先后参加攻占卡西诺(Cassino)山修道院和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战 斗。为迎接第二战场的开辟,旋被陆续调回北非。1944 年 7 月罗马解放后, 全部撤离意大利,编入塔西尼指挥的 B 集团军。
法莱斯故役 美英盟军在法国西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诺曼底登陆战 役结束后,盟军于 1944 年 7 月 25 日,从登陆场向南推进。8 月 1 日,西翼 美国第一、第三集团军组成*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直逼布列塔尼半岛底部。 8 月 6 日夜间至 7 日,德军以 5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师,冒险向阿弗朗什 (Afranches)方向反突击,企图截断美军后路。拥有制空权的美军阻遏了德 军的反突击,并趁机从南面东进,与北面南下的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构 成对德国 B 集团军群主力的包困态势。8 月 10 日,盟军开始对法莱斯 (Falaise)、阿尔让唐(Argentan)地域近 20 个师的德军,发动进攻战役。 8 月 20 日,盟军一度合围德军,但因美、英军之间协同欠佳,行动不果断, 半数德军得以突围西撤。8 月 25 日盟军前出至塞纳河,战役结束。此役打破 了希特勒牵制盟军于诺曼底狭窄地区的防御计划。盟军不仅解放了除布列塔 尼半岛 3 个港口外的整个法国西北部,而且冲进开阔的法国腹地,取得了战 略主动权。
法鲁克一世(Farouk1,1920—1965)埃及国王(1936—1952)。早年 在英国就学。大战爆发后,宣布中立。英国对德宣战后,遂中断同德的关系。 1939 年 11 月曾在议会表示支持英国,但却采取消极合作方针。1942 年 2 月 在英国压力下,任命华夫脱党人组阁,转而奉行配合英军作战的政策。先后 同维希政府中断外交关系,和苏联建交。1945 年 2 月,始对德国和萨罗共和 国宣战。1952 年被推翻后逃亡意大利。客死于罗马。
洁本工业公司(1GFarbenindustrieA.6.)亦译”法本集团”、“法本 托拉斯。”“法本”系德文“染料”(Farben)一词的音译。德国化学工业 垄断组织。1925 年由几个企业联合而成,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 希特勒执政后同纳粹政权紧密勾结。1932—1944 年共向纳粹党、党工队、冲 锋队等捐赠 400Q 万马克,并积极研制人造汽油和人造橡胶,利润额从 1932 年 4800 万马克增至 1939 年 3.63 亿马克。大战前夕控制或联合 177 家本国工 厂和近 200 家外国企业,大战期间增至约 400 家本国工厂和约 50Q 家外国工 厂(包括占领区),为*德国武装部队提供总消耗量 85%的炸药和生部人造 橡胶轮胎。曾强迫约 20 万名外国工人、战俘和集中营囚徒从事奴隶劳动,主 持研制*齐克隆—B,参与制造屠杀犹太人的毒气车。大战后期在*奥斯威辛灭 绝营建造专门工厂,使用囚徒从事人体药物试验和实行奴隶劳动。战后被分 解为赫希斯特染料公司、拜耳股份公司和巴登苯胺及苏打公司,实际上仍结 为垄断组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