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戈莫洛夫(1900—1969)苏联外交官。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 三十年代在联共(布)党中央机关工作。1939 年起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 1941 年汪驻维希法国的大使,苏德战争爆发后,调任驻英大使。翌年起兼任 驻流亡伦敦的比利时政府公使。1943 年 10 月前赴阿尔及尔,出任苏联驻*法 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全权代表。1944 年起为驻法大使(至 1950 年)。参加 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著有回忆录《战争年代在外交岗位 上》。
波尔韦雷利(GaetanoPolverell1,1886—1960)意大利人民文化大臣 (1943 年)。原为记者。1914 年起追随墨索里尼,为《意大利人民报》编辑。 1922 年参加进军罗马。墨索里尼掌权后,竭力鼓吹法西斯制度。1931 年起任 政府新闻处处长,实行报刊检查制度,箝制社会舆论。大战期间,1941 年任 人民文化副大臣,1943 年任大臣。任内,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宣传。同 年 7 月 24 日参加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投票反对格兰迪动议。但墨索里尼被 捕后,又转而支持巴多里奥政府,未被重用。
波兰人民军(WojskoPolskie)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的波兰武装力 量。1944 年 7 月由*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根据 7 月 2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 会议的法令将在国内进行地下战斗的人民军队和在苏联建立的波兰第一集团 军和第二集团军联合组成。由热梅尔斯基(M,Je—merski)将军任总司令。 下辖 14 个步兵师、4 个炮兵和高射炮师、4 个空军师、4 个坦克旅等,1944 年底扩充为 30 余万人,1945 年 5 月增加到 40 余万人,配合苏军进行多次重 大战役,为波兰的解放事业作上重大贡献。
波兰农民营(BatalionyChlopskie)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农民党所建立 的地下军事组织。1941 年春建立。先称力“农民卫队”,后改名为“农民营”。 总司令为卡敏斯基(F.Kameuski),成员主要是农村青年,人数达 15 万。在 全国建立 10 个战区,主要在基埃尔策省和卢布林省活动。曾发动捣毁集中 营、监狱的军事行动,并袭击交通线,打击了德国侵略者。1944 年 1 月,其 一部分部队加入波兰人民军队。
波兰国家军(ArmiaKrajowa)波兰流亡政府组织并领导的国内武装部 队。1942 年 2 月 14 日由*波兰武装斗争同盟联合其他抵抗力量组成。先后由 罗韦茨基(Ste-fancRoweski,1895—1944)和*波尔-卡奠罗夫斯基任司令。 设立华沙、比亚韦斯托克、利沃夫、克拉科夫、波兹南和托伦 6 个作战区。 成员在 1943—1944 年发展至 25—35 万人。打击德国占领军,同时向盟军提 供军事情报。但常与波兰人民近卫军发生磨擦,并对苏联持敌视态度。1944 年华沙起义失败后,力量削弱,1945 年 1 月解散。
波列塔耶夫(1909—1945)苏联军人。1941 年参军,为近卫步兵第九 师战士。1942 年夏在顿河作战时被俘,先舌关押在波兰、南斯拉夫和意大利 的集中营。1944 年在意大利共产党人帮助下逃出集中营,化名“波埃坦”(П оотаи),加入意大利游击队,多次参加袭击德军的战斗。1945 年 2 月 2 日,当游击队受敌火力压制时奋起冲锋,吸引敌人火力,以自己的生命拯 救了战友。战后被追授意大利最高军功奖——“作战英勇”金质奖章。
波克雷什金(1913—1985)苏联军人。1932 年参军。1939 年毕业于卡 恰航空飞行员学校。卫国战争期间历汪歼击航空兵团大队长、团长、近卫歼 击航空兵第九师师长等职。参加空战正 6 次,击落敌机 59 架。战斗中成功地 使用了“垂直空战战术”和“游猎”方法,并总结出“高度-速度-机动-火力” 空战公式。为第一个荣获三次苏联英雄称号者。战后曾任国土防空军副总司 令。1972 年获空军元帅衔。著有《歼击机之翼》等。
波茨坦公告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 年 7 月 26 日晚,以中、美、英三国政府的名义在波茨坦向全世界广播。*波 茨坦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就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对日本处 置的方针达成协议。随后由美国起草该公告,英国同意。苏联由于当时尚未 对日作战,直至 8 月 8 日始正式宣布加入。中国未参加讨论,但公布前曾征 得蒋介石的同意。公告全文共 13 条,主要内容是:永远消除日本企图征服世 界的威权和势力,肃清军国主义;同盟国必须占领指定的日本领土;实施* 《开罗宣言》诸条件,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被指定 的小岛:解除日本军队全部武装,严惩战犯,禁止军火工业存在;在实现上 述目标并根据日本人民意志成立和平政府之后,联合国占领军立即撤出日本 等。公告最后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日 本将迅速完全毁灭”。它对瓦解日本侵略者的斗志起了重要作用。8 月 15 日。 日本正式宣布接受该公告向盟国投降。
波茨坦协定 《苏英美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 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的通称,系波茨坦会议的主要文件。1945 年 8 月 2 日由斯大林、杜鲁门、艾德礼签订。公报内容共 14 项,于翌日在报纸上公 开发表。议定书内容共 21 项,未在报纸上发表。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有:设 立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会议,负责进行关于缔结对德、意、罗、保、 匈、芬等国的和约的准备工作。规定盟国管制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包括 彻底解除德国武装,铲除一切军火工业,根除军国主义与纳粹主义,解散一 切纳粹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逮捕和审讯战争罪犯,经济 上消灭过分的垄断集中,着重发展农业和和平工业;苏联将以迁移德境苏占 区资产、拆迁西方占领区工业设备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百分之十无偿)以 及德国在国外的资产取得赔款,英、美等国将从西部占领区及德国在国外资 产取得赔款;德国的军舰和商船由苏、美、英均分;将德国的哥尼斯堡移交 给苏联:美、英同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波兰西部边界以奥 得河-西尼斯河为界;意、保、匈、罗、芬等国在和约釜订后,准许参加联合 国;有关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正:从速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迸 行审判和惩罚,9 月 1 日前公布首批主要战犯名单。《波茨坦协定》体现了 波茨坦会议的成果,奠定了战后处置德国和欧洲问题的基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