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强化运动 日本侵略军为变华北为“大东亚兵站基地”而进行的军 事、政治、经济、思想一元化的“总力战”。1941 年 2 月,由*治安肃整运 动扩展而成。将华北划为三种地区,在“治安区”(即沦陷区),以“清乡” 为主,强化保甲制度,颁发良民证,推行连坐法,建立伪军组织,并实施欺 骗怀柔,宣扬“王道乐上”,巩固其占领统治;在“准治安区”(即游击区), 以“蚕食”为主,怀柔与恐怖并重,一方面进行欺骗宣传;一方面强行平毁 村庄,制造“无人区”,将居民集中赶进四周筑有高墙深沟的“人圈”,以 “阴止共军入侵”,并不时派出快速部队,进行“剔抉”搜检;在“非治安 区”(即解放区)以“扫荡”为主,实行*三光政策,企图扼杀抗日军民的生 存。至 1942 年秋,此运动在华北连续推行五次,均为抗日军民所粉碎。
郑孝胥(1860—1938)汉奸。字苏戡。清末举人。曾任清廷驻日公使馆 书记官、大阪和神户总领事、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以请朝遗老自居。九·一 八亭变后,与日本联络,策划复辟博仪帝位。1932 年任“满洲国”国务总理 兼文教部总长。同年 9 月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签订《日满议定书》, 出卖东北主权。1934 年 3 月溥仪称帝后任“满洲帝国”国务大臣。次年 5 月 下台。后在长春暴死。
郑作民(1902—1940)中国将领。寅埔军校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1936 年授少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军第九师师长。1937 年率 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 年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39 年 11 月升任第二 军副军长。1940 年 2 月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中 将。
郑位三(1902—1975)中国将领。原名植槐。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鄂豫 皖区党委书记,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 12 月调任中共淮南区 委书记。次年 2 月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 政委。1943 年 9 月后,曾任新四军第五师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致力 于巩固和发展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任中原军区政委。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郑洞国(1903—1991)中国将领。字栓廷。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四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于 1938 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1938 年参加台儿庄战役。1939 年率部在桂南 地区抗击日军。1940 年 4 月任新编第十一军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率部参 加枣宜战役。1941 年 9 月调任第八军军长。1943 年 1 月改任新编第一军军长, 赴缅甸北部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作战。1944 年 5 月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翌 年投中将衔,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 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1948 年 10 月 19 日,率部在长春 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 副主席。
洗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岭南大学毕业。1931 年入巴黎音乐 学院深造。1935 年回国,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我们要抵抗》、 《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等救亡歌曲,抨击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政策,激励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爆发后,谱写《保卫芦沟 桥》等抗战歌曲。淞沪会战时,加入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二队, 到各地进行抗日宣传,同年 10 月到武汉参加郭沫着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音乐科主任,主持武汉抗战音乐歌咏活动。1938 年 11 月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 11 月到莫斯科,为电影《共产党和八路军》作曲配音,后因苏德战争爆发, 未能回国。先后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 等 400 多首救亡歌曲。1915 年 10 月 30 日在莫斯科病逝。
学生(Students)1943 年 9 月德军占领罗马,使墨索里尼重新上台的行 动计划代号。是年 7 月 27 日希特勒下令制订计划,营救墨索里尼,使他重新 上台继续在意大利执政。9 月 8 日后部分实施。参见“轴心”、“橡树”。
宝剑(Sword)音译“斯沃德”。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滩头代号之一。 属英军登陆区。位于韦斯特朗(Ouistre-ham)以西,为一段低矮的沙质陡壁 下长约 2 英里的海滩。在此滩头的登陆作战中,英国第三步兵师损失 630 人。
宝山保卫战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保卫宝山县城的战斗。1937 年 8 月 23 日,日军在宝山县城西北的川沙港等地登陆。9 月 4 日日军向宝山县城发 起攻击,被中国守军第九十八师挑子青营击退。次日,日军增兵后在日舰 30 余艘、日机 20 余架支援下发起总攻击,姚子青率部誓死抵抗,血战至 7 日, 全营 500 余人牺牲。
宜昌战役 也称“鄂西战役”。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犯鄂 西的防御战役。1942 年 4 月,日第十一军为确保武汉安全、夺取洞庭湖产粮 区和停泊宜昌的中国船只,调集 6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约 10 万人、200 架飞机, 发动此役。中国*第六战区孙连仲部 14 个军在中国空军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 支持下进行抗击。5 月 5 日日军开始进攻,先后占领安乡、南县、公安、宜 都等地,至 5 月 27 日进抵长阳和宜昌西岸,将停泊宜昌的船只约 2 万余吨捞 至沙市。5 月 30 日中国军队在空军支援下发起反攻,翌日起日军开始全面后 撤。6 月 8 日,中国军队光复宜部、枝江等地,双方恢复原有态势。此役日 军伤亡万余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