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丶]
高思(ClarenceEdwardGauss,1887—1960)美国外交官。1906 年进入 外交界任职,1907—1909、1912—1931、1936—1940 年间数度在美国驻中国 各领事馆任职,历任驻上海、天津、奉天(沈阳)、济南、厦门等地的代理 领事、领事、副总领事和总领事,1933—1935 年任驻华大使馆参赞。1935 年曾调任驻法国巴黎总领事。1940 年出任驻澳大利亚公使。1941 年初复调任 驻华大使。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政策表示不满, 在*史迪威同蒋介石的矛盾冲突中,支持史迪威的立场,并要求蒋介石动员包 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力量抗击日本。1944年11月在*史迪咸事件后辞职。1945 年退出公职。战后一度担任华盛顿进出口银行的董事等。高志航(1908— 1937)中国空军军官。原名志恒。东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5 年赴法国莫 拉诺高等航空学校、义斯特陆军航空战斗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 政府航空署少校飞行员。1935 年任空军第六大队队长。1937 年*淞沪会战爆 发后,于 8 月 14 日由河南周家口进驻杭州宽桥机场。同日率队与敌 18 架重 轰炸机展开空战,击落敌机 2 架,开中国空军击落日机之先例。10 月,又在 镇江上空击落敌侦察机 2 架、轰炸机 1 架,因功晋升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兼 第四大队大队长。11 月 21 日在周家口机场遭敌机轰炸时殉国。后被国民政 府追赠为空军少将。
高树勋(1898—1972)中国将领。字建侯。曾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六路 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往江西参加“围剿”中央苏 区,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久便离开部队到天津“养病”。 1933 年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骑兵司令,参加收复多伦的战斗。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河北省保安处处长、河北游击总指挥、第一集团军新 编第六师师长、第十军团副军团长兼暂编第一军军长,曾调至冀南一带作战, 与八路军合作甚洽。1939 年任新编第八军军长。1941 年任第三十九集团军总 司令,在冀豫边界地区驻防。1942 年授中将衔。1944 年 9 月任冀察战区总司 令,次年 6 月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奉调进攻晋冀鲁豫解 放区,1945 年 10 月 30 日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河北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高敬亭(1901—1939)中国将领。原名志员。1929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曾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豫东南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开 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 主原则,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1938 年 2 月出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率部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桐城县棋盘岭、肥西椿树岗等地打击日军,连战 连捷。因在执行东进敌后的命令等方面犯有错误,于 1939 年 6 月 24 日在安 徽肥东青龙场被错杀。1977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予以平反和恢复名 誉。
高杨战役 1944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涟水县对日伪军的一次进攻作战。是 年 4 月 19 日,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共 7 个团,向盘踞在涟水以北高 沟、杨口地区的伪军第七十二旅发起进攻,攻克敌伪据点 14 个,歼伪军 2000 余人和由大伊山等地增援之日军 140 余人,收复了六塘河两岸地区,使淮海、 盐阜两区联成一片,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高邮战役 日本投降后华中野战军歼灭拒降日伪军的战役。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被解放区军民包围的日伪军仍顽抗,拒绝向中共 领导的抗日军民投降。为彻底粉碎扬州、泰州的国民党军队向北与高邮日伪 军勾结进犯华中解放区的企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集中 15 个团于 12 月 19 日发起此战役。26 日攻占该城,歼灭日军 1000 余人、伪军 4000 余 人,并击退了由扬州出援的国民党军队,巩固了华中解放区。
高举战旗(DieFahneHoch)即“霍尔斯特·威塞尔之歌”。
高桥是清(1854—1936)日本首相(1921—1922)、财经专家。早年留 学美国。回国后在大藏省和文部省供职。后历任日本银行副总裁、总裁和山 本、原敬两届内阁的大藏大臣。1921 年 11 月原敬被刺后,一度出任首相。 1924 年辞去男爵爵位和贵族院议员。1927 年主融危机时,再度出任田中内阁 的大藏大臣。九·一八事变后,连任犬养、斋藤和冈田三届内阁的大藏大臣。 推行禁止黄金出口,发行赤字公债,发展军需工业和出口工业的财政政策, 即所谓“高桥财政”。1935 年为避免还货膨胀,主张逐步减少公债,限制军 费。与军部无限制扩充军备的计划发生冲突。1936 年二·二六事件时被杀。 著有《高桥是清自传》。
高加索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于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10 月在高加索 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和进攻战役。先后参加会战的有:*南方方面军、*北 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里海区舰队。 1942 年 7 月 23 日,*希特勒第四十五号指令确定代号为*鼠曲草的进攻高加 索计划,为此投入*A 集团军群(22 个师),共 16.7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4540 门,坦克 1130 辆,飞机近 1000 架。1942 年 7 月 25 日至 12 月 31 日,苏军 以 5 个集团军共 11.2 万人实施防御,先后进行*阿尔马维尔-迈科普战役、* 新罗西斯克战役、*莫兹多克-马尔戈别克战役、*图阿普谢战役和*纳尔奇克- 奥尔忠尼启则战役,总称*北高加索防御战役。德军在进攻中占领了北高加索 大片地区,但突破各山口进入外高加索的企图未能得逞。12 月中旬,德军停 止进攻,转入防御。1943 年 1 月 1 日起苏军发动*北高加索进攻战役,包括 实施*罗斯托夫战役、*克拉斯诺达尔战役,收复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进抵 塔曼半岛。为阻止苏军推进,德军在亚速海至新罗西斯克间建立*蔚蓝色防 线,一度阻滞了苏军的进展。4—5 月间,双方进行了*库班空战。尔后战事 有所停顿。9 月 10 日,苏军再度发起进攻,实施*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突 破“蔚蓝色防线”,解放新罗西斯克。至 10 月 9 日,苏军肃清塔曼半岛之敌, 全部解放高加索,取得会战的最后胜利。苏军在 1943 年 1—10 月的进攻战役 中,共歼灭德军 28.1 万人、坦克 1358 辆、火炮和迫击炮 7000 余门、飞机 2000 余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