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_李巨廉/金重远等【完结】(422)

  黄骅(1910—1943)中国将领。原名金山。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红军大学 干部团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晋西南游击队队长、中共晋西南特委军 事部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1939 年任晋东独立支队 副支队长,次年率部开赴鲁南。1942 年任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参谋长兼冀 鲁边军区副司令员。1943 年 6 月 20 日,在河北省新海县(今黄骅县)与日 军作战时,遭叛徒行刺牺牲。

  黄敬(1912—1958)中国将领。原名俞启威。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1935 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同年 12 月参加 领导一二·九运动。1936 年 4 月任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旋任市委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职中共晋察冀区委、冀中区委,执行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 年秋,任中共冀鲁豫区委书记、八路 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委,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 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43 年底任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书记兼平原军区政委。 1945 年初因病回延安治疗。抗战胜利后曾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长、 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

  黄克诚(1902—1986)中国将领。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 第四师政委、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政委,参加*平型关战斗。后历任八路军第二 纵队、第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转战晋冀豫,曾参加晋东南 反“九路围攻”等战斗。1940 年率部南下,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创建苏 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委,苏北军区司令 员、政委,中共苏北区委书记,为重建新四军,巩固和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 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天津市 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 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炎培(1878—1965)中国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字汪之,号楚南。 早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运动,发起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支援前线军需供应,维持地方秩序和 市面金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 会参政员、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积极筹措前方军需,开 展战区救济救护工作。1911 年参加创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13 年任立宪政 府推行委员会召集人。抗战胜利后,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 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任委员。

  黄绍竑(1895—1966)中国将领。字季宽。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 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留桂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 部长、交通部长。1934 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37 年授中将加上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一部部长,主管作战计划。同 年秋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正太路的防御作战。太原会战结束后,复 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赞同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任监察 院副院长。1949 年为南京政府代表团成员,赴北平(今北京)与中共进行和 平谈判。和谈初步协议遭国民政府拒绝后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黄琪翔(1898—1970)中国将领。字御行。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联共抗日。1933 年 11 月与李济深等 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军事委员会参 谋团主任。失败后去德国。抗周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右翼军副总司令兼 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参与指挥淞沪会战。1938 年初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 部副部长,后调任军训部次长。1939 年先后任第二十六、第十一集团军总司 令,参与指挥枣宜、襄樊等战役。次年授中将衔。1941 年 6 月任第六战区副 司令长官。1943 年 2 月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授中将加 上将衔,任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1948 年回国,曾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 不成乃于年底潜赴香港,脱离国民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 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黄色方案(FaIIGelb)德国入侵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最初行 动计划代号。1939 年 10 月 9 日,希特勒下令陆军总司令制定,以便近期内 即在西线发动攻势作战,其目标是摧毁荷、比、法、英的军队,并在海峡沿 岸和北海之滨取得对英进行海、空作战的基地。10 月 19 日,计划编制完毕。 10 月 29 日由希特勒批准后下达,进攻日期定在 11 月 12 日。后因天气恶劣 和准备不足,进攻日期再三推延。发生*梅克林事件后,按*曼施泰因计划作 了重大修改,于 1940 年 2 月 24 日代号改称*镰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