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同盟国反对 军国主义日本侵略的战争。日本为独霸亚洲、太平洋地区,决定趁欧战正酣 之机南进,攫取东南亚资源和鲸吞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属地,于 1941 年 12 月 7 日(当地时间)发动*夏威夷作成,偷袭瓦胡岛上珍珠港美军基地, 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次日美英对日宣战,11 日德意对美正式宣战。中 国也向德意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1)日军进攻阶段(1941 年 12 月—1942 年 5 月)。日军在偷袭珍 珠港的同时,袭击菲律宾和登陆马来亚,调用陆军 11 个师,舰艇 205 艘,飞 机 700 余架,共约 40 万人,在半年内迅速占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荷属 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缅甸大部分、菲律宾、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 新爱尔兰岛和所罗门群岛等地,越南和泰国也相继被日本控制。日军占地达 380 万平方公里。美英遭受严重损失,面对德意日两面作战形势,执行“先 欧后亚”战略,在太平洋地区处于守势。中国人民抗击日本陆军主力,支援 了盟军和亚太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2)双方相持阶段(1942 年 5 月—1943 年 2 月).1942 年 3—4 月,美军分设由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由 尼米兹指挥的太平洋战区,加强协作,提高防御能力。4 月,美空军首次袭 击东京。5 月美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首挫日本海军。6 月,日军虽攻占阿留申 群岛中的两个岛屿。但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 4 艘重型航空母舰和大批飞机, 此役后被迫转入守势。1942 年 8 月起,双方在所罗门群岛展开激烈海战和岛 屿争夺战;同时美军攻击瓜达尔卡纳尔岛,经 6 个月的作战,迫使日军撤离 该岛。日军占领地区的人民则逐渐开展反日武装斗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 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活跃各地,动摇了日本的统治,为盟军反攻创造了条件。 (3)盟军反攻和战争结束阶段(1943 年 2 月—1945 年 9 月)。瓜达尔卡纳 尔岛战役后,盟军在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逐渐转入反攻, 与日军逐岛争夺,缓慢推进,同时在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中的失地,在 缅甸境内则成功地阻遏了日军的攻势。自 1943 年底起,盟军改用*蛙跳战术, 挟海空优势开始大举反攻。麦克阿瑟一路自新几内亚北上,尼米兹一路则自 中太平洋西进,夹击菲律宾。1944 年 6 月,在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日本海 空军再受重创,此后美军相继攻占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和帛琉群岛,控 制了整个西加罗林群岛。10 月,在*莱特湾海战中,歼灭日本联合舰队主力, 并在莱特岛登陆后,开始*菲律宾战役,于 1945 年 2 月占领马尼拉。日军力 图顽抗,制订《本土决战计划》,并于 3 月占领整个印支半岛。盟军对日本 进行海空封锁和战略轰炸,逐步进逼日本本土,2—3 月进行*琉黄岛战役;4 —6 月进行*冲绳岛战役,全歼日本守军,打开通向日本本土的门户。缅甸境 内盟军亦进行反攻,于 5 月解放仰光。5 月 8 日纳粹德国投降,日本完全孤 立。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 月 8 日,苏 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千岛群岛,全歼日本关东军。中国 人民也发起全面反攻。8 月 15 日,日本天皇颁发停战诏书。印度尼西亚宣布 独立。越南爆发八月革命。9 月 2 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 向美、英、中、苏等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此结束。
太平洋舰队 苏联海军战略战役联合编队。1935 年由远东海军改编组 建。1938 年其所属航空兵曾参加张鼓峰地区的战斗。苏德战争期间在远东对 日本进行警戒,并先后抽调近 15 万官兵赴西线对德作战。1945 年开始加强, 至 8 月拥有巡洋舰 2 艘、驱逐领舰 1 艘、驱逐舰 12 艘、潜挺 78 艘、护卫舰 19 艘、布雷舰 10 艘、扫雷舰 52 艘、鱼雷挺和猎潜艇 253 艘、飞机 1618(一 说 1549)架。参加过*远东战役。1939—1947 年司令为*尤马舍夫。太平洋中 立计划(PacificOeeanNeutralizationPlan)1936 年 11 月 6 日美国总统罗 斯福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的一个设想。为维持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现状,建议 在未来有关太平洋问题的会议上由美国倡导实行裁军,除日本、澳大利亚、 新西兰和新加坡外,可包括太平洋地区的几乎所有国家,甚至将美属萨摩亚 群岛和阿拉斯加也包括在内。1937 年随着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国务院认 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实行中立计划毫无希望,罗斯福遂放弃这一计划。
太平洋第一战略(Pacific-firstStrategy)大战中美国军方的一种首 先集中力量进攻日本的军事战略。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日本在太平 洋地区的进攻频频得手,严重威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和防务。1942 年 3 月,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紧急战略研讨会上,以 *金为首的海军领导人提出修正 *先欧后亚战略,要求立即向日本实施反攻,遏止其继续南下进占澳大利亚的 势头。由于与陆军及陆军航空兵的意见相左,最终达成妥协,只将仅够保障 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的有限兵力派往太平洋战区,海军只能依靠海军陆战队与 陆军两栖作战部队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有限的攻势。但若干海军领导人和麦克 阿瑟等陆军将领,以及澳大利亚等盟国政府仍继续坚持此战略。随着战局的 发展,美国军方领导亦常将一部分人力、物力投入太平洋战区作战,而且还 以此作为要挟英、苏的一个砝码,但从总体上一直坚持先欧后亚战略。太平 洋作战委员会(PaceficWarCouncil)英、美战时先后成立的专门委员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澳大利亚的提议,英国为协调其与澳大利亚、新西 兰、荷兰等国政府的行动,共同对日作战,于 1942 年 2 月 10 日在伦敦成立, 由 丘 吉 尔 任 主 席 。 荷 兰 首 相 * 格 布 兰 迪 、 荷 兰 代 表 范 维 杜 纳 ( MichielsvanVerduynen , 1885 — 1952 ) 、 澳 大 利 亚 代 表 佩 奇 ( EarleChristmasGraftonPage , 1880 — 1961 ) 、 新 西 兰 代 表 乔 丹 (Wil1iamJosephJordan)和代表印、缅的*艾默里出席会议。2 月 24 日,中 国接受邀请成为该委员会成员,并任命驻英大使顾维钧为全权代表。同年 3 月 9 日,罗斯福致函丘吉尔,强调“美国将承担起在太平洋地区的全部作战 责任”。4 月 1 日在华盛顿成立以罗斯福为主席的第二个太平洋作战委员会, 由中、英、荷、澳、新、加拿大以及菲律宾和印度等派代表组成。宣告将同 “伦敦的类似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名义上负责审查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 基本方针政策,但美、英两国都不准备赋予其真正的权力,实际来发挥作用。 伦敦的委员会在 1943 年便默默无闻地结束了它的使命。华盛顿的委员会一直 维持到日本投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