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_李巨廉/金重远等【完结】(458)

  斯 科 达 兵 工 厂  捷克斯洛伐克重工业企业。1890 年由斯科达 (EmilvonSkoda,1839—1900)创建。1899 年改组为股份公司,受法国许奈 特一克勒佐集团控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系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军火工厂, 生产军火和汽车等。1939 年起被纳粹德国并入*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成 为德国重要的兵工厂之一。1945 年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收归国有。1951 年改 名为比尔森列宁工厂,专事生产机器设备。

  斯特拉特迈耶(GeorgeEdwardStratenleyer,1890—1969)美国将领。 1915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入陆军服役。次年调入陆军航空兵部队。参加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1942 年获少将衔,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次年赴太平洋战场, 历任印缅战区美国空军司令、盟国东方航空部队司令等职,参与指挥盟国空 军在东南亚战场的作战。并曾敦请美国政府派遣军事使团到中国抗日民主根 据地,以搜集日军情报。1944 年晋升中将。1945 年出任中国战区美国航空队 司令,指挥第十、第十四航空队对日作战。战后,1946—1949 年任美国空防 司令,1950—1951 年任美国远东空军司令。侵朝战争期间指挥“联合国军” 的空军。1951 年退役。

  斯特雷扎会议  英、法、意三国在意大利斯特雷扎(Stresa)城举行的 会议。1935 年 3 月 16 日纳粹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大规模扩 军。4 月 11 日根据法国的倡议,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和外交大臣西蒙,法国总 理佛兰亭和外长赖伐尔,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举行会议。

  会上法国代表团对德国单方面毁约扩军表示抗议,但未获支持;英国代 表团反对任何制裁措施。最后通过决议,重申维持奥地利独立,对德国毁约 扩军仅表示遗憾,同时表示可考虑修改《圣日耳曼条约》、《纳依条约》和 《特利亚农条约》。会议发表的最后宣言声称,三国将为“维持集体和平” 而“进行亲密的合作”。当时西方报刊曾据此渲染所谓“斯特雷扎阵线”, 实际上并未起到扼制德国扩军备战的作用。

  斯特雷扎阵线  见“斯特雷扎会者”。

  斯穆什凯维奇(ЯковВладимировичСмушкеви ч,1902—1941)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参军。1922 年调入空军。1931 年毕业于卡恰航空飞行员学校,任航空兵旅长。1936—1937 年参加西班牙内战,以作战英勇获苏联英雄称号。1937 年毕业于伏尤芝军事 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任空军副主任。1939 年在诺门坎地区指挥航空兵对日 军作战,再次获苏联英雄称号,并被选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40 年 先后任空军总监、总参谋长助理,主管空军。领空军中将衔。

  斯大林柏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德军一九四二年 夏季攻势原计划把斯大林格勒作为第三个突击目标,7 月中旬,担任北路主 攻的*保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前出至顿河大弯曲部,已形成对斯大林格勒 的进攻态势。按*《希特勒第四十五号指令》,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同时对斯 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发起突击,而把攻占斯大林格勒作为对南进高加索的侧翼 配合。为此,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第六集团军所辖 13 个师,约 27 万 人,火炮和迫击炮 3000 门,坦克约 500 辆,作战飞机约 1200 架。苏军最高 统帅部针对敌人动向于 7 月 12 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8 月 7 日分编出 东南方面军;9 月 28 日,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 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初辖 12 个师,计 1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200 门,坦克约 400 辆,飞机 454 架(另有远程航空兵 150—200 架轰炸机和防空 航空兵 60 架歼击机)。会战分为苏军防御时期(7 月 17 日—11 月 18 日,亦 称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和苏军反攻时期(11 月 19 日—翌年 2 月 2 日,亦 称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苏军防御时期又分为城市外围防御阶段(7 月 17 日—9 月 12 日)和城市防御阶段(9 月 13 日—11 月 18 日)。由于会战一开 始就十分激烈,7 月 22 日,德军兵力增加到 18 个师,7 月 31 日,霍特(H.Hoth) 的*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奉命从高加索方向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同时,苏军 也不断补充新锐部队,双方逐渐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形成决战态势。8 月 10 日, 德军进抵城市近接近地。8 月 19 日,德军从南北两路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向心 突击。8 月 23 日,德军渡过顿河,从西北页突破苏军外围防线,同日,德军 出动 2000 架次飞机对城市狂轰滥炸。9 月 12 日,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也逼 近城市,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则撤入城区。9 月 13 日起双方展开 市区争夺战,*马马耶夫岗及其周围地区的战斗尤为激烈。9 月 26 日,德军 在遭受重大伤亡后占领市区中部和南部,此后战斗中心转向市区北部的工厂 区,德军虽继续有所推进,但攻击力日趋衰竭,进展速度极慢。11 月 11 日, 德军发起最后一次突击,在“街垒”工厂以南进抵伏尔加河,将苏军分割成 三部分,但此后即无力再行进攻,苏军坚守阵地直至防御时期结束。11 月 19 日,苏军发起代号为*天王星的反攻战役,投入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 大林格勒方面军,共 110.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55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63 辆,作战飞机 1350 架;当面德军为第六集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罗 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共 101.1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0290 门,坦克和 自行火炮 675 辆,作战飞机 1216 架。11 月 23 日,苏军合围德军第六集团军 和第四坦克集团军一部共 22 个师又若干独立部队,总计 33 万人。12 月 12 日,德军实施”冬季风暴行动,企图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Котевьн и-кевский)方向出击以解救被围部队,但至 12 月 23 日被苏军粉碎。 同时,被围德军的突围计划也遭希特勒拒绝。1943 年 1 月 10 日,苏军发起 最后攻击,代号为*指环。1 月 26 日晚,外围苏军与城内苏军在马马那失岗 西北坡会师,把德军分割为两部分。1 月 31 日,德军南集群投降;2 月 2 日, 北集群也停止抵抗。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等高级将领被苏军俘虏。至 此,历时 200 天的会战结束。德军在会战中共损失兵力 150 万人,占其在苏 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会战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苏军的胜 利不仅挫败了德军 1942 年的攻势计划,而且实现了苏德战争的根本性战略转 折,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决定性贡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