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_李巨廉/金重远等【完结】(463)

  联合生产与资源委员会(CombinedProductionandBesourcesBoard) 美、英战时进行合作的联合机构之一。1942 年 6 月 9 日成立,设于华盛顿, 作为*联合原料委员会与*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的协调统筹机构。由美国战 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和英国生产大臣*利特尔顿组成,同年 11 月加拿大代表 作为第三个成员参加。规定其任务为将美、英的生产计划合为单一的总计划, 以适应战时的战略需要。名义上拥有决定权和管理权,实际上仅限于制订军 需品生产和有关物资的平衡表,提供统计和调查资料。无论美国或英国都不 准备真正让此委员会行使其名义上授予的权力。战后于 1945 年 12 月 31 日解 散。

  联 合 军 需 品 分 配 委 员 会 (CombinedDistributionofMilitarySuppliesBoard)美、英战时进行合作的 联合机构之一。在*阿卡迪亚会议之后,1942 年 1 月 26 日由丘言尔和罗斯福 共同宣布成立。一个由霍普全斯主持,设在华盛顿,负责分配美国的军需品; 一个由*比弗布鲁克(后为*利特尔顿)主持,设在伦敦,负责分配英国的军 需品,每个机构均由代表武装部队的美、英官员组成。只具有提供意见权, 其建议最终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予以批准后执行。1945 年随着战争结束停止 了大部分活动,至 1949 年宣告结束。

  联共(布)中央关于集体安全的决议  1933 年 12 月 12 日联共(布) 中央委员会针对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局势而通过的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斗 争的决议。决议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方针,指出集体 安全体系是防止战争、保障和平的有效手段,苏联将努力同其他欧洲国家缔 结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并准备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际联盟。

  联共(布)中央关于组织敌后斗争的决议  1941 年 7 月 18 日通过。 决议根据*《联共(布)中央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指示》精神,具体阐述 了在敌占区训练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员、组织党的地下组织和游击队、 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的任务和措施。

  联共(布)中央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指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 党和政府动员苏联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纲领性文件,发至各加盟共和国党 中央、各边疆区、州、市、区党委会和苏维埃组织。指示阐明了工国战争的 正义性和解放性,指出苏联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迅速把国家生活和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 道。指示还要求把党的优秀力量派到苏军中去,并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指示 的精神成为*斯大林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广播演说的基础。

  葛罗米柯(AндрейАндреевичГромыко,1909— 1989)苏联外交官。1931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莫斯科全苏农业经济 学研究所研究班毕业后,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1939 年起从事 外交工作。先后任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司司长和驻美大使馆参赞。1943 年出 任驻美特命全权大使。在苏德战争期间,为加强苏美关系、发展苏美军事合 作和巩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做了大量工作。曾参加筹建联合国、出席*雅尔塔 会议、*波茨坦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宪章》制订会议以及其他战时国际会议。 战后历任苏联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外交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和部长,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职。

  董钊(1902—1977)中国将领。字介生。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变 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宰部在鄂西、湘西等地“围剿”工农红 军。1936 年受少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西安警备司令。1938 年春率部 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 8 月升任第十六军军长,守备武汉北围。10 月调赴豫 南,参加罗信战役。1940 年兼任邢洛动员指挥官及碉堡线封锁指挥宫。1942 年 6 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 年 1 月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 令,授中将街。守备陇东及兰垣、海原一带防务。抗战胜利后,曾任第十八 绥靖区司令官。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

  董康(1867—1942)汉奸。字缓经。清末进士。辛亥革命后留学日本。 曾任北洋政府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九·一八事变后,曾赴日 本讲授法制史。1937 年 8 月平津沦陷后投敌,参与组织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历任议政委员会常委,法院院长、司法委员会委员长。1940 年汪伪国民政府 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董必武(1886—197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原名贤琼,又名用威, 字洁畲,号壁伍。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14 年留学日本。1921 年出 席中国共产党一大,为中共创始人之一。1928 年到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特别班和列宁学院英文班学习。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最高法院 院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抗日 战争爆发后,参加国共谈判。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民运局长、南方局统战委 员会主任,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曾创办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 为创建鄂中抗日根据地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培养干部。1938 年 7 月起以国民 参政会常驻参政员身份,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和统战工作,壮大抗日民主阵营。 1945 年 4 月代表解放区出席旧盒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代 表团成员,参加国共两党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著作辑有《董必武选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