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 全称为《中华民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关于适用 1941 年 3 月 11 日美国国会法案所认为及规定之互相援助以执行抵 抗侵略战争之原则之协定》,亦称《中美租惜协定》;1942 年 6 月 2 日中国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订。协定重申”中华 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商定:“美 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的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工情 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之国防及其加强,并以其 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之”。根据上述原则,协定签订的同月, 中、美政府代表即在华盛顿签署了数额为 8.7 亿美元的《中美租惜物资协 定》。此互助协定对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具有积极意义。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 的最高组织机构。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央军委。由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贺龙、刘伯承、张浩、徐向前、叶 剑英等 11 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周思来任副主席,萧劲光任参谋长, 杨尚昆任秘书长。1938 年 11 月,补选王稼祥为军委副主席。1943 年 3 月补 选刘少奇为军委副主席。1945 年 8 月 23 日,改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 年4月23 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正式代表 547 人,候补代表 208 人,代表党员 121 万人。毛泽东作《两个中 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和《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 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根据抗日战争即 将进入战略大反攻的形势,决定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建立民主联合政 府而斗争;同时要严重警惕新的全国性内战和帝国主义干涉的危险。大会通 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 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 44 名中央委员和 33 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 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合并*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组织。1939 年春,南北两个伪政权头目开始接触, 经过几次会谈,于同年 9 月达成协议。20 日,双方在北平(今北京)举行预 备会者,发表联合委员会组织大纲、办事细则及人员名单。王克敏为主任委 员,朱深、温宗尧为常务委员,王揖唐、梁鸿志、陈群为委员。9 月 22 日正 式成立。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时宣布解散。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艺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体。1933 年 3 月 27 日在汉口成立。老舍、郭沫若、茅 盾、夏衍、郁达夫、巴金、田汉、郑振锋等 45 人为理事,周思来、于右任等 为名誉理事,周扬等 15 人为候补理事,并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 工作。在成都、昆明、桂林、延安、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分会和通讯处。出 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该会宗旨是:联合全国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建设中华民族革命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曾组织文化工作团、战地 慰问团、服务团、访问团、演剧队和抗敌宣传队等,奔赴正面战场及各敌后 抗日民主根据地,参与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并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日斗 志、激发人民抗日情绪的文艺作品。抗战胜利后,改称“中华全国文艺界协 会”。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1936 年 2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因* 华北事变引起的民族危机和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的封锁而组织,由 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组成,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 任参谋长,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 同月 20 日起东度黄河,突破国民党军防线,攻占晋西南和晋西北广大地区, 准备开赴冀察抗日前线。后因国民党军层层堵截,遂于 5 月 5 日发表*回师通 电,撤回黄河西岸。
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军队最高机关。始建于 1925 年 7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取消。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恢复,由 蒋介石任委员长兼总参谋长,成为控制全国政洽、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最高机关。1937 年 8 月 12 日,成为抗战最高统帅部,由蒋介石任委员长 兼陆海空军大元帅。下辖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军法执行总监 部、航空委员会、军事参议院以及各战区、各特种部队司令部等,统一指挥 全国陆海空军。1946 年撤销。
中国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 1037 年 2 月 15—22 日在南京举行。主要议 程是调整对共产党的关系和研究对日政策。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在会 上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衣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 会议通过《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声言将武力“剿共”改为“和平统一”, 实际上确定了结束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全会仍来确定坚定的抗 日方针,但也表示对日让步“超过忍耐之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一途, 表明国民党开始转变其对日政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