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孙叔敖为官求真务实,一切以百姓的福祉为要,所以他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城市,都建有“孙叔敖祠”,为世人千秋万世景仰。
从以上记载来看,孙叔敖真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贤相,荀子、司马迁、韩婴、郦道元、李贽等历代有名的文人都曾著书写过孙叔敖的事迹,并高度赞扬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么一个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大人才也需要一位几百年才出的一位明主慧眼识珠来善用他。《吕氏春秋·情欲》上说:“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楚庄王在位期间对孙叔敖言听计从,信任得无以复加,韩婴《韩诗外传》卷十上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在还没有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楚庄王想要兴师伐晋,并对士大夫们宣布:“有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说:“臣听说害怕挨打而不敢劝说父亲过错的儿子,不是一个孝子;害怕杀头不敢劝谏君王的官员,不是一个忠臣。”于是他冒死对庄王进言道:“臣听说院子里有棵榆树,上面有一只蝉,正想要伸开翅膀飞去喝叶子上的露水,却没有发现有一只螳螂在后面,低着头,想抓了它当大餐吃;螳螂刚想吃蝉,却不知道后面有一只黄雀,仰着头,想啄了它当成午后甜点;黄雀刚想吃螳螂,却不料树下有一个小朋友正拿着弹弓要打它;这个小朋友刚要打黄雀,却不知他的脚前有一个大坑,身后也有刺人的荆棘。这就是贪前而不顾后的危险啊!”庄王听了孙叔敖的劝谏,果然不再铤而走险,而是准备充分了才出兵,后来果然打败了强敌晋国。(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出于此。)
这个故事固然说明了孙叔敖敢于犯颜直谏,是个诤臣,但也不正说明了庄王对他自始至终的信任和听从吗?据史料记载,孙叔敖做起事来如此稳重,其实年岁一点儿也不大,他比年少即位的楚庄王还要小上两岁,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庄王只要看准了一个人,居然敢于把军国大政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小伙子,并始终信任,授权,让孙叔敖能放手去发挥,这是怎样的一种绝对的信任和喜爱啊,因为他知道,孙叔敖和他是一类人,他们都是划过天际的流星,光芒璀璨而短暂,哪怕在夜空只有刹那芳华,都能给世人无穷的绚烂、凄美和震撼的感觉。公元前595年三月,年仅37岁的孙叔敖病逝,留给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叹息,为什么真正的天才生命都是如此的短暂,难道连老天爷都在妒忌他们吗?
四年后,公元前591年,年仅43岁的楚庄王也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这对生前政治上最好的拍档和生活中最好的兄弟,终于在黄泉之下相会了。楚庄王和孙叔敖,秦穆公和百里奚,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主明臣贤,君臣和睦的典范;秦穆公能在牛口之下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奴隶带回秦国加以重用,楚庄王能于云梦之泽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处士提拔为令尹授予军政大权,这是怎样一种非凡的见识和气魄啊。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只有抬头仰视的份儿了。
第三位人才,妇女能顶半边天——樊姬。
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对庄王的霸业起过十分重要作用的人才,那就是楚妃樊姬。樊姬虽然没有参与国家大事,但她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贤德,一点儿也不比孙叔敖等人差,再说没有樊姬对虞丘子的评价,庄王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人才,所以刘向《新序·杂事》上说“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樊姬除了“三载断鲜肥”和“罢庸臣启贤良”这两件光辉事迹外,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颇有一点儿意思。
我们前面提过,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还有一个,就是楚庄王的“绕梁”了。“绕梁”这把琴乃是宋右师华元(就是从前那个打仗的时候被车夫耍了一道的家伙)为了结好楚国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和制作者已经无考。据说楚庄王自从得到了“绕梁”以后,“小资”个不行,整天弹琴作乐,沉迷在音乐的世界中,竟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全抛在了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像他们一样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也知道樊姬说的有道理,但他就是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没办法,他只好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捶琴,将琴身碎为数段。从此,绝世名琴“绕梁”如齐桓公的“号钟”一般绝响了。
所以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楚庄王宠爱樊姬,数十年如一日,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的贤德。后世很多文人墨客也对我们的樊姬夫人给予了充分的褒扬,唐著名诗人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写道:“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晋代的石崇也有一篇十分著名的《楚妃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