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崩溃的国家,百姓如何生存?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逃亡到了齐国。鲁国国将不国矣!
齐桓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83年,鲁庄公被迫归顺齐国,桓公恩赐了他一些粮食,让鲁国勉强渡过难关。
可怕的贸易战争,惨痛的经验教训,千年之后,我们还应该引以为鉴。
第一,国家重要物资与经济命脉一定要掌握在我国自己手中。
第二,绝对不能过分依赖进口。
第三,保护民族工业,保护国家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不被国外资本家变相掠夺。所谓“得物为胜,得币为亏。”然也!中国地大物博,资源雄厚,自己不善加利用,反而贱价卖给别国,岂不谬哉?
一场贸易战,鲁庄公终于服了齐桓公,为了表示诚意,他决定帮齐桓公说一门亲事。
说到底,齐鲁还是亲戚一场,不用把关系搞得那么僵。再说了,当年鲁国的先祖周公旦与齐国的先祖姜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周武王之子)。成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故特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双方几百年的传统友谊,怎么能说忘就忘。
另外一边,齐桓公也很高兴,因为鲁庄公说的这门亲事儿可不得了,对方是周天子庄王的女儿王姬,地位尊贵无比,这对齐而言无疑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政治联姻。所以11年后(公元前672年),齐桓公也准备把自己的侄女哀姜(齐襄公女儿)嫁给鲁庄公,鲁庄公也亲自到齐国来纳币订婚。
所谓纳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送彩礼。先秦的婚俗,需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五步礼仪程序,然后才可迎娶过门。当时贵族送彩礼,一般需要五两(即二百尺)丝织成的帛,再加鹿皮两张。像鲁庄公这样的诸侯级大贵族,还要再加上一个大璋(一种贵重的玉器)。别怪周礼严密繁杂,那就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准则,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完了两年之后(公元前670年),齐桓公吊足了鲁庄公的胃口,这才正式将哀姜嫁出,鲁庄公又亲自至齐迎娶,极尽礼数以表重视,从此齐鲁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我们回头再来说齐桓公与王姬的这门亲事。它为什么一定要鲁庄公来主持才行呢?原来这是一个政治传统。按照周礼,天子将女儿嫁给诸侯,必使同姓诸侯出面主婚,如果天子亲自主婚,则会混淆了天子与诸侯的尊卑界限。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又是周礼的创始人,鲁周关系远超其他诸侯,所以历代齐侯娶王女,一般都由鲁君来说媒主婚。
于是,在这一年(公元前683年)冬天,齐桓公亲自来到鲁国,迎娶周王女王姬。
同时,徐、蔡、卫等姬姓中小诸侯也各自送来女儿,作为周王女的陪嫁之滕妾。齐桓公满载而归,身后一片莺莺燕燕,好不得意,好不幸福。《诗经》因而有诗《召南·何彼秾矣》赞曰:
何彼矣?唐棣之华。曷不肃?王姬之车。
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意思是:
怎么那样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庄重美丽。怎么这么肃穆呢?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怎么那样丽绚烂?如同桃李花般娇艳欲滴。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永结同心。
什么钓鱼最方便?撮合丝麻成红线。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永结同心。
强国的君主就是好哇,想泡谁就泡谁,想娶谁就娶谁,还有文人帮忙写诗赞颂,瞧瞧,都夸出花儿来了。
史书记载,齐桓公的老婆数和儿子数都是春秋之最,比起专情且无子的齐襄公,齐桓公真可谓家庭事业双丰收,看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一下“红颜祸水,好色亡国”这句话了,齐桓公、晋文公、汉武帝、唐太宗不都是出了名的好色吗?这对他们的事业好像也没啥影响。依小生愚见,比起好色来,专情似乎更危险,欧阳修说:“英雄多困于所溺。”爱好广泛不要紧,关键要自我克制,不能沉溺,否则就会成为昏君,比如南唐后主、宋徽宗,还有明天启。
迎娶王女,只是将齐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些,齐桓公真要想将强齐转化为霸齐,还得主持几次国际诸侯大会,解决一些国际纠纷,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威信,得到诸侯们的拥护。
恰在此时,地处中原的宋国(今河南商丘)发生了一场大内乱,给了齐桓公一个大好机会。
说它是大内乱,一点儿不夸张,因为它乱得离谱,乱得人晕头转向。
首先,是宋伐鲁。宋国猛将兄南宫长万被鲁军俘虏,宋国国君宋闵公于是轻视南宫长万。南宫长万是个暴脾气,他无法忍受这个耻辱,竟然在被放回宋国后暗杀了宋闵公,改立公子游为国君。
这是以臣弑君,最为大逆不道。
接着,逃到别国的宋国诸公子,又向曹国借兵,发起反攻,打败叛军,攻入宋都,杀死公子游,改立公子御说为国君,是为宋桓公。
这是兄弟相残,同样很不仁道。
南宫长万战败后,自己拉车载着母亲,狂奔两百多里,一天就逃到了陈国。宋桓公向陈国要人,陈国便用美人计将南宫长万诱捕,然后送回宋国。宋桓公于是把南宫长万,连同他的八十老母,全部剁成肉酱,然后遍赐群臣,给大家加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