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因为真的被感动,还是基于利害的权衡,总之,秦哀公决定帮助楚国了。他甚至来不及系好衣帽,就带着左右赶到朝堂上,远远地还听到申包胥在那儿扯着嗓子边哭边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哀公一个箭步冲到申包胥面前,说:“好了好了,寡人被你打败了还不行嘛!你别再哭了,再哭下去你真的会死的!”
申包胥面如死灰,大把大把的眼泪鼻涕纵横在漆黑没有一点血色的脸上,遮得五官都看不明晰了。他傻傻而满足地一笑,感觉支撑他到现在的所有精神力量刹那间全部崩溃,顿时气绝晕倒,不省人事。
秦哀公赶忙伸手扶住他,用左手捧着他的头,而用右手亲自给他灌水。
申包胥慢慢苏醒过来,看着哀公,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来。
秦哀公饱含在眼眶中的泪水终于决堤,奔涌而出,逆流成河。他紧紧握住申包胥的手,高声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叫做《无衣》,选自《诗经·秦风》,翻译过来就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秦国群臣听了自己君王的豪言壮语,也都群情激昂,纷纷跟着一起唱了起来,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那一刻,他们的伟大祖先秦穆公与孟明视仿佛重新活了过来,一声接着一声地鞭策着他们:你们忘了崤之战三万秦军埋骨异乡的事情了吗,我们秦人个个都是黄土高坡上响当当的硬汉子,难道还会怕了他东海边上的小小吴国!
七日七夜,申包胥只是刚才才喝了一点儿水,身上软绵绵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但当听到秦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他再也忍不住内心澎湃的情绪,挣扎着站起身来,朝秦哀公连连顿首九次,然后又一次地昏了过去!
“伍子胥鞭尸三百”与“申包胥长哭七日”可以说是春秋末年历史上最为凄惨、最为壮烈的两篇乐章:对与错、报仇与忠君、家仇与国恨、私情与公义,纠结在这两个烈丈夫、好朋友之间,演绎了一段壮怀激烈的千古悲歌。它让我们赫然发现。眼泪,并不一定是弱者的表现,当伍子胥瘫坐在楚平王的尸体旁黯然落泪,当申包胥傲立在秦庭上长歌当哭,强权在无数颗坚定的眼泪面前轰然崩塌。谁说英雄只与刀光剑影相伴,当一切功名被覆盖上数千年厚厚的尘土,在英雄们孤独而幽深的双眼之中,也许只会留下一颗晶莹剔透、闪闪发亮的——英雄泪。
贰 反击
阴潮的春天渐渐远去,炎热的夏季踏歌而来,申包胥的心情晴空万里,好运也似乎开始朝楚国人这边倾斜。在厚道的秦国终于决定效法当年秦穆公三定晋君的伟业而出兵救楚的时候,遥远南方的越国国君允常也似乎商量好了一般,乘虚而入,出兵袭扰吴国后方,给留守姑苏的储君太子波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当太子波为了越国这个麻烦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一年(前505年)六月,吴国的猛将夫概在沂邑(今河南正阳县境)碰上了一个更大的麻烦。
秦国的虎狼之师终于到了,一共是战车五百乘,兵力约37500人(春秋军制,一辆战车配士卒75人),他们在申包胥的引领下经商谷(今陕西商县一带)、襄阳(今湖北襄樊),南至荆门,与从随国赶来的子西、子期率领的楚军在稷地(今河南桐柏县境)会师,并很快在沂邑与夫概的部分主力发生了小规模的遭遇战。随即,两军在沂邑一带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夫概并不知道这伙楚军的后面还有秦军,所以根本没把这支队伍放在眼里。打从他进入楚境之后,数月来所向披靡,未曾一败。对他而言,楚国的这些败军之将,统统都是垃圾之中的垃圾,不堪一击。唯一让他心烦的是,这些楚国的军队就好像打不死的蟑螂小强,怎么打都打不完似的,再这样下去,自己何年何月才能回去重享郢都的风月啊。
另外一边,秦帅公子子蒲正拿着望远镜,眯眼望着远方密密麻麻的吴国军队,对楚帅公子子期说:“我们不熟悉吴军的战法,你们跟他们打交道比较多,还是你们先上吧,杀得敌人锐气挫败的时候,我大秦军再上,必获大胜!”
子期暗骂了一声滑头,口中却连连称是。他明白现在是自己求别人而不是别人求他,如今之计,也只有忍气吞声了,一切以大局为重。
太阳升高了,双方鼓声震地。但是天色昏黄,且有雾气,夫概的心头突然莫名地闪过一丝不祥之感,他摆了摆头,想尽力挥去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正这时,双方的鼓声敲得更凶,转眼间,楚军已经哗啦一片地冲杀了过来。
管它呢,干他娘的,当年二十万楚军我都不怕,还怕它区区数千残兵败将?兄弟们,跟我上!
五千吴国勇士呐喊着冲入楚军中,双方紧紧咬在一起,厮杀开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